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立足于学生的家乡,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风俗和民间艺术,了解家乡的发展成就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落实到建设家乡,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本单元共设置了“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家乡的喜与忧”三个课题。第一个课题在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风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发展,与学生探讨了风俗的传承和发展问题。第二个课题重点介绍了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形式,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为保护民间艺术贡献力量。第三个课题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导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家乡的一些风俗有直接的了解,这种了解更多的是,因为好奇和感兴趣而进行的,比较肤浅。学生还不能自觉挖掘风俗中蕴含的多样情感和中华传统美德,还不能正确认识风俗与时代发展的关系。因此,必须注重引导学生领悟风俗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接纳和传统优良的风俗,淘汰或改进落后的风俗。我国各地有着极为丰富的民间艺术,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和了解到一些民间艺术,但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主要停留在好奇的层次,还不能深刻认识民间艺术对美好生活情感的表达,没有认识到传承民间艺术的必要性。学生有比较强烈的了解家乡发展的愿望,也乐意为家乡发展做贡献,但受学生年龄和经验的限制,落实起来较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家乡,以形成全面准确的认识,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为家乡做贡献的问题。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的日常风俗和节日风俗,认识风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的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情感和追求。
2.通过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培养热爱家乡文化的情感。
3.在社会调查实践中,了解家乡的发展成就以及发现家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社会调查、交流、研讨等方式,探讨如何为建设家乡作贡献。
(二)单元作业目标
围绕“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这一单元主题设计系列作业,通过探究、交流、研讨、情景体验等作业方式,了解家乡的风俗和民间艺术,培养孩子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并通过完成此次作业,在调查中了解家乡的发展成就以及发现家乡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如何为家乡做贡献。
四、单元设计思路
1. 明确课标要求,分析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学情。
2. 制定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
3. 作业设计基本流程:围绕作业目标选取情景素材→基于学情特点设定问题任务→着眼学生发展设计评价标准和方式。
五、 课时作业:我们当地的风俗 第一课
1.作业内容: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等。但是,相同的节日会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就形成了各地有差异的节日风俗。这次的作业是选择1-2个家乡的传统节日,说一说这些节日的来历和风俗。
2.优秀作业展示
阳信第一实验4.5韩梓晨
阳信第一实验4.5楼梓萱
阳信第一实验4.5黄昕怡
阳信第一实验4.5李子睿
阳信第一实验4.5齐佑暄
阳信第一实验4.5唐天霖
阳信第一实验4.5杨雅诗
3.设计意图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出:“课程设计与实施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亲身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此项作业旨在践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方式的调查,收集资料了解传统节日习俗,交流自己家乡的风俗,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理解先辈在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寄托,激发孩子对自己家乡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