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做好“融入传统文化的黎族民族故事课程的探索与建构"课题成果的应用工作,帮助教师更进一步了解黎族非遗文化。2023年6月11日,课题组成员一起参加,由乐东县文化馆主办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乐东县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乐东县非遗项目有黎族织锦传统纺织染绣技艺、大安剪纸技艺、藤竹编技艺、沉香树造香技艺、黎族民歌、崖州民歌、黎族故事、首村徒手抓鱼,黎族葬礼。尤其是黎族传统织锦纺染织绣技艺、大安剪纸等项目具有非常大的文化艺术研究与传播价值。
活动时间:2023年6月12日
活动地点:乐东县文化馆
主要参加成员:乐东县大安镇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前排(左至右):石琳(主持人)、许艳、罗锦雯、杨玲
后排(左至右):韦佳舒、郑其霞、陈圣果
应到人数:8人
实到人数:7人
黎族织锦纺、染、织、绣技艺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续千年的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被誉为中国纺织品史上的“活化石”。不同的黎锦图案体现不同的黎族地域、生活习惯和文化习俗。
推广课题组员经过参观、交流、体验,探索黎锦背后的故事。
乐东“黎族传统剪纸艺术”被列入海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乐东黎族剪纸主要分布在大安镇,大安黎族传统剪纸艺术粗犷中越见清秀,以其清新、质朴、醇厚的山野风格著称于世。描绘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趣事,刻刀下的飞禽走兽栩栩如生,那春华秋实、男耕女织、织锦、守猎、种山栏的画面处处散发出浓郁的黎族生活气息,体现了独特的当地艺术风格。
黎族藤竹编技艺,海南省传统技艺,海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是黎族人民以藤、竹为材料,经手工变成各种用品的技艺。
黎族藤竹编技艺是黎族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它展现着黎族人民朴实生活,呈现了黎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情调,他们用最原始、天然的植物材料编织出一代又一代的民族精神,用自己的双手展现着这个民族与众不同的生活力量。
黎陶,是海南黎族人传承千年的传统技艺,完整地保存了最古老的工艺特点。过去,吃饭、盛米、盛水都是用黎陶。因此,它被称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
课题组老师们通过观摩,操作,体验黎陶传统和现在机器化制作的过程,感受指尖上的飞舞。
山兰酒因黎族人采用山兰稻酿制而得名。“山兰稻”也叫“山栏稻”,即黎族人在山上砍出空地后,围栏起来种植的旱糯稻,适合酿酒。
山兰酒制作方法有二,一种是将山兰米蒸熟揉散成粒,再将特定植物和米粉制成的“酒饼”碾至粉状掺入其中,装进坛里。一日后取少量冷水沁入并封口,埋到芭蕉树下自然成酒;另一种是将蒸熟的山兰米和碾碎的“酒饼”混合放置在垫满芭蕉叶的锥形竹筐中,上面也用芭蕉叶封盖,三日后朝下的竹筐尖部即开始滴出酒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和教育价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幼儿园教育,既有利于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又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促进幼儿道德修养的提升,还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此次采风研学活动,为推广课题《融入传统文化的黎族民间故事课程的探索与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并进一步推动我园在课题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进程。下一步我们会利用非遗文化元素加入我们的环境创设中。
(一)创设黎族特色区角
师幼一起运用稻草布置小型的船型屋,请幼儿收集家里不用的,具有黎族特设的物品带来幼儿园(如腰篓、竹框、黎陶等),摆放在区角里,让幼儿感受到黎家生活气息。
(二)利用黎族元素开发出的区域材料
1.益智区:投放各种图腾纹路、大力神、黎锦图片引导幼儿进行排列、分类。
2.建构区:投放各类建构材料,引导有搭建黎族船型屋等。
3.美工区:投放大安剪纸之乡的介绍图、图案,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剪纸技巧,进行绘画。
4.表演区(结合黎族民间故事音频、图片,投放黎族服饰,引导幼儿根据黎族故事内容进行表演,之后进行续编和创编故事。)
编辑排版:杨玲
图片来源:课题组成员
校对审核:园领导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