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结题展硕果,深度学习共育人

创建于2023-06-24
阅读 32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河源市第一中学举行广东省中学化学深度学习教改实验省级课题结题会议

      2023年6月9日,河源市第一中学课题组举行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研究项目课题《新时代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的结题研讨会议。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一、同课异构展风采

      2023年6月9日,河源市第一中学课题组开展了由吴惠媚老师和袁铭光老师执教的同课异构《实验探究的专题复习》高级教师示范课活动,在课堂上,吴惠媚老师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标、复习目标,总结探究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丰富多样的互动教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让学生掌握探究流程,主要包括明确探究目标、提出猜想、实验验证、验证结论和反思,教会学生如何做探究题、如何答题以及如何提分。最后让学生当堂练习,充分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解答探究题,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方法。袁铭光老师则通过建构常见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模型,包括探究反应后剩余物质成分、物质元素组成的探究、标签破损物质成分的探究、探究无明显现象反应,应用模型,拓展反思,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吴惠媚老师示范课

袁铭光老师示范课

课题组成员和化学科组全体老师听课

    二、课题结题展硕果

       课题主持人魏碧娴老师对课题组成员的展示课点评并作课题结题汇报。魏碧娴老师从课堂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实施与管理、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的主要成果及推广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阐释与说明,并对课题的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与展示汇报。

          在过去的三年时光里,河源市第一中学的课题《新时代初中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通过理论学习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实施研究,探索与实现化学课程育人价值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本课题的主要活动和成效有:

     (一)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着课题研究的展开,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学习先进、 有效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和技巧等,深入学习《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对初中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开发和实施做了深入研究,理解化学课程育 人的价值,教师通过研讨和思想的碰撞,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不断地提 高,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的过程,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 究型专家转化。理论通过课堂实践和教学反思,教师的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 大大提高。三年来,课题组成员共撰写论文 6 篇,发表的论文 4 篇,或省级奖项 的论文 1 篇,获校级奖项论文 1 篇。其中魏碧娴老师撰写的论文《新时代初中化学课程育人价值探究》发表于《科学咨询》2021 年第 17 期(刊号 CN-50-1143/N, ISSN1671-4822),刘虹志老师撰写的论文《初中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教学实践 研究——以“水的净化”为例》发表于《电脑爱好者》2022 年第 08 期(刊号 ISSN1674-702XCN11-5852/TP),袁铭光老师撰写的论文《新时代中学生化学核 心素养之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浅议初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发表于《河 源晚报·教育周刊》,魏碧娴老师论文《初中化学物质微粒观构建的教学实践》 在广东省化学化学深度学习优秀成果展示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发表或获奖论文

     (二)打磨精品课例,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老师深入研究初中化学课堂育人价值,并在教学中实施,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以达到落实立德树人目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形成一系列的精品课例,课例内容丰富多样,有优质教学成果,有实验改进创新,有说播课、常规课和精品课等,且课例成果丰硕。本课题组组织开展围绕课题研究的课例与研讨活动25次,开设公开课17次。其中1个教学案例获省级二等奖,1个实验教学说课案列荣获省三等奖,10个教学案例获市级一等奖或特等奖,多个教学案例到县区学校推广。其中,    魏碧娴老师的课例《生活中常见的盐》在2021年广东省中学化学优质教学资源征集评审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刘虹志老师的创新实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荣获“2021年广东省实验教学说课初中化学三等奖”;陈雅琴老师执教的现场课《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荣获“2021年河源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刘虹志老师现场课《水的净化》和说播课《水的组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和教学课例《质量守恒定律》、《金属的化学性质》分别荣获“2021、2022年河源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市直选拔赛”一等奖及“2022年河源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魏碧娴老师的《水的组成》和《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课例分别荣获2021、2022年“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中市一等奖;陈雅琴老师的《空气》课例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中市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获奖教学案例集

      2020年11月17日,陈雅琴老师在全市青年教师大赛活动中执教的现场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层层深入,由浅到深,用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新时代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本节课荣获全市一等奖。

       又如2021年10月21日,刘虹志老师参加2021年市直青年教师大赛活动中,执教的现场课《水的净化》,通过播放《荒野求生》节目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通过演示净化自然水,借助微视频演示利用注射器创新活性炭吸附实验,同时学生进行分组小实验,最后引导学生对自来水厂的净化水流程进行分析,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提高学生爱护水资源的意识,从中培养学生形成化学、技术、环境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发展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本节课获得市直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

      (三)交流活动促研究,部分成果得到推广

        课题组成员通过同课异构、多校联动、视导课、送教下乡等交流讨论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化学课堂的育人价值,促进课题研究的开展,推广课题组开发的教学案例。各种公开课和专题讲座共31节,其中,在河源市送教下乡活动中推广的课例有3个和专题讲座1场,在复习研讨课中推广课例1个和专题讲座1场,市级视导课或研讨课有5节,县区学校交流课有2节,高级教师示范课有4节,校级交流课有13节和专题讲座1场。

       例如:2020年11月27日,课题组全体成员到龙川新城中学、龙川县培英学校进行交流,课题组的魏碧娴老师和龙川县新城初级中学的谢菊香老师对《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进行同课异构,魏老师在课堂上从碳酸饮料引入课题,创造真实的情景,体现了化学源于生活;运用多媒体投屏技术,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清楚看清实验现象并进行记录,互动环节让人耳目一新,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分组讨论交流,分享展示成果,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教师能有较强的亲和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鼓励学生学习、表扬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将立德树人的与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同时,两所学校化学课题组成员分别对各自课题研究现状、成果和经验互相分享和讨论,对于课题的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到兄弟学校进行课题交流

参加送教下乡活动推广部分课题成果

课题组成员与深河中学老师、河源市第四期名师学堂成员(化学科)开展交流学习

课题主持人魏碧娴老师在河源市初中化学复习研讨会上作专题讲座,推广成果

教研员陈炜主任到河源市第一中学听课听课调研

课题组成员刘虹志老师外出学习交流

科组内通过开展公开课交流学习

(四)家校共育促发展,开展多样化作业,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课题组在实践研究中,设计灵活多样性的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开展化学用语竞赛,提高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举行化学单元思维导图大赛,通过化学与美术等学科的融合,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整理能力、审美能力;举行化学手抄报大赛,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化学之美;开展家庭小实验,家长共同参与协助完成,家校共育,重现化学探究历程,在实验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并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组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学生在巩固化学知识的同时,其他素养也得到提升,体现了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课题组通过三年的实践研究,开发了一些列的优质导学案和家庭实验设计方案,并形成校本课程。

学生思维导图1

学生思维导图2

01:48

家庭实验1——自制酸碱指示剂

01:04

家庭实验2——测定生活常见用品的pH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课程育人的任务十分宏大,不仅需要学生的配合,更需要还行教师的付出。此次结题活动,既是对三年时间研究的回顾和总结,更是我们教育研究中的新起点,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关注课程育人的实验与研究,寻求更加行之有效的育人方式。

阅读 32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