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落实和对教育事业的重视,高质量学前教育的美好愿景正在实现,让所有孩子幼有优育,学有所得。2023年金沙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是迎接国家督导评估验收之年。关于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
问题一: 什么是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指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对3至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实施的保育与教育。
问题二 : 什么是学前教育普及?
学前教育普及是确保城乡学前教育资源全覆盖,为每位幼儿提供享受学前教育的条件。具体表现在:科学优化幼儿园布局,科学测算学位供求,切实满足适龄幼儿就近入园的需求。
问题三: 什么是学前教育普惠?
学前教育普惠是减轻每个家庭学前教育的经济负担。具体表现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由政府控价,减轻普通幼儿家庭经济负担。
问题四: 为什么开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达标验收?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出明确要求。开展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是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规范发展的需要。
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办法》。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指出,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督导评估对象是县级人民政府。督导评估要从发展规划、财政投入、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监督管理等各方面,对县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考察,引导县级人民政府建立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切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持续健康发展。
问题五: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评估内容有哪些?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负责人表示,在设计督导评估指标和标准时,我们把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与学前教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一方面坚持有据可依,全部指标和标准均来源于《若干意见》和现有政策文件,标准拔高;另一方面坚持“兜底线”“补短板”,健全政策措施、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学前教育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普及普惠水平、政府保障情况、幼儿园保教质量情况三大方面,共36条具体评估要点及标准。
政府保障情况主要着眼于政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完善政策制度,包括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基本完善、小区配套幼儿园管理规范、财政投入到位、收费合理、教师工资待遇有保障、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健全、监管制度比较完善、办园条件合格等。
在幼儿园保教质量保障情况方面,《办法》提出,要实现县域内85%以上的班额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有关规定;要配足配齐各类幼儿园教职工,县域内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与在园幼儿总数之比不低于1∶15,建立健全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和定期注册制度;落实科学保教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保无“小学化”现象、社会认可度等指标和标准。
问题六: 什么是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顾名思义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等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现象。详细说来主要 包含以下几方面:
教育内容“小学化”
教育形式“小学化
教育环境“小学化”
评价方式“小学化”
问题七: 作为家长,如何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
家园共育是幼儿成长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可以促进幼儿更好的成长和发展。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做到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作呢?下面是给各位家长的一些建议:
首先家长要重视学前教育,学习科学育儿理念,主动参与到幼儿教育中,尊重和理解幼儿,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节奏,成为最好的自己。
其次,提高站位,积极配合幼儿园各项工作。
家长们,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普及普惠安全规范的理念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园所管理中去,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