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音如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白庙子乡中心小学教学研讨活动

创建于2023-06-24 阅读558
“学习中心课堂”创建

  为扭转传统教研话题内容假大空不切实际、研究风气淡薄流于主事人说教困局,提升校本教研在化解教学疑难问题、优化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实效性,本学期从变革教与学的关系入手,通过行动研究改薄攻坚,推进课堂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为此,我们白庙子乡中心小学开展了“学习中心课堂”创建活动。活动中任课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有关文章著述、课标教参、义务教育新政等),深入思辨眼前分数与长远目标“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更新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从变革教与学的关系入手,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实际,重点围绕所选小微专题多做研究,大胆实践,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环节用上用好因材施教,以个人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需要为纽带,发掘潜质、培养特长,为学生成长成材指明了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任课教师积极撰写反思性文章,通过反思积累经验、生成智慧,不断将教融入、转化到学的过程之中,成为学生学的助力、支撑和导向。六月初张春宇校长组织教导处人员对各完小及任课教师“因材施教”及4个小微专题落实情况进行考核验收。

  通过本次验收,欣赏了各完小教师的课堂教学,全程参与了各完小的专题研讨活动。各完小在落实因材施教构建学习中心课堂、创立新型教学上做的很扎实。活动中各完小重点基本都放在了“因材施教”的落实和形成上,共享共建学习中心课堂,生成和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六月二十一日,中心校教研室组织召开了“落实因材施教,培育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总结会。三个月来,经由选题立项、理论学习、行动研究、反思交流四个阶段,所有参与的教师都对因材施教平添了几分新的审视和探索。

  本次总结会共分为三个议程,首先是课堂教学展示。

  杨肖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数学《包装的学问》

  孟凡菊老师执教的四年级下册语文《黄继光》

  第二项议程是由王娜老师主持的专题研讨活动。

  最后一项议程是由张春宇校长为本次活动做总结。

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推动者

  一、当好“营养师”,为学生全面均衡发展提供基本保障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超进度教学、单向一刀切式知识灌输和超长时间听记背练所导致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和厌学恨学等情况,首要的措施是落实“三开二减一放慢”,化解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困局,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落实因材施教提供基础和可能。“三开”即开全学科、开足课时、开好课程,它是国家课程有效实施和全面育人的基本要求,意味着通过课程设置,尽可能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学习、体验、成长的机会。“二减”是指缩减超长、不必要的复习备考时间,减少纸笔测试次数,从而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降低把学生教成疯子或书呆子的可能性。“一放慢”就是相对延长新授课时间,把学期新授课时间从现在的12、13周恢复到国家规定的18周(除六年级下学期外),以此来放慢新知教学进度,为在核心素养的形成上发力提供时间和精力保证。

    二、当好“服务生”,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助力和支撑核心素养不是外在于学生的知识符号,而是长在学生身上的品格能力。要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于教师而言,根本方向和长久之计,在于树立以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思想,实行鼓励性教学,落实因材施教,尽可能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在于提升支架意识,有效引导学生能动“经历真实情境下问题的解决过程”,厚重学习体验,减负提质,让不同的学生都能爱上学习。

    1.加持情境支架,唤起生活经验,激发探究兴趣

    2.加持工具支架,梳理关键信息,引导问题解决一方面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他们自能学习、自能发展的问题上,以退为进,少加干涉,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问题解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成为工具人,在学生疑惑、犯难、毫无进展的必要时刻,提供脚手架工具,因势利导,推进学习进程。

    3.加持问题支架,引领思维深入,构建内容结构问题是学习的心脏,学生学习应该从“发问”开始。为此,老师要立足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指向核心知识与素养,设计有利于激活思维的问题(串)。并通过化大为小、化整为零来降低认知难度。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是有利于激活思维的问题呢?首先提出的问题要让大多数学生有东西可想或者有路径可寻。其次要基于最近发展区,有合理的挑战性,大多数学生经由自己的努力,或与同伴交流讨论,抑或老师加持工具、策略就能解决,进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观点或方法。

    三、当好“保健医”,为不同学生持续有意义的学习提供有力的评价诊断

    总结起来,学生是老师最重要的作品和名片,这个作品、名片含金量的增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批判性学习和反思性实践。一方面,“学不可以己”,持续的批判性学习,不间断地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才是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实践出真知”,学生知识技能的真伪优劣尚需教学实践来检验淬炼,尚需评价反馈来完成进阶和提升。而这一切的前提,离不开表现性评价和因材施教思想方法的落实。只有如此,才能促使每堂课经由系统的教学评,变得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有成长,为核心素养的真实落地,提供有力支持。

  教无涯,研不尽。本次活动为四所完小搭建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相信通过本次活动,对老师的专业水平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希望我们白小的老师,继续逐梦前行,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姿态,将新课标中的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努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

阅读 5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