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端午安康

编辑于2023-06-24
阅读 462

2024届八年级9班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据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各种馅料包裹而成的食品,形状像三角形,外面用竹叶或者菜叶包裹。各地的粽子口味不同,有咸的、甜的、辣的等等。吃粽子的习俗源远流长,据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而死,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把糯米包裹成三角形,扔到江里喂鱼虾。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食品称为“粽子”,并在端午节食用。

活动一:相关文章📃

端午节名家文章:沈从文《端午日》 

  边城所在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三个节日过去三五十年前如何兴奋了这地方人,直到现在,还毫无什么变化,仍能成为那地方居民最有意义的几个日子。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节选)

活动二:端午书签🔖

端午节可以说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但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纪念个人和国家历史的节日。端午节期间,人们纪念传统文化,了解它的历史,尊重它的精神,也可以用来传承和发掘我们身边的文化传统,促进我们国家文化的发展。

活动三:端午绘字

活动四:端午诗词

                  浣溪沙·端午 

                           苏轼〔宋代〕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感谢观看

阅读 4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