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时间:6月
观察区域:建构区
观察幼儿:部分幼儿
观察教师:潘洋洋
6月7日
经过前期的讨论和观察,“凉亭”在孩子们心里有了大致的模样。今天是孩子们第一次搭建凉亭,在搭建的过程中凉亭倒了。并且,在经过多次解决办法的尝试后,凉亭还是倒了。
豆丁过来问老师:“我们的凉亭老师歪”于是我让孩子们观察自己搭建的凉亭并讨论原因,孩子们在搭建凉亭时发现一边高一边低,于是调整纸杯高度,但是在测量时有小朋友把纸杯放在不同高度的地面上,同伴及时发现并调整,最后把六个纸杯的高度调整成一样的。
在搭建中,通过讨论、观察,再讨论和实践,孩子们建构了初级版凉亭,虽然过程中遇到了凉亭“总是要倒”的问题,但通过生活经验的梳理,教师的提问引导,自主讨论等方式,孩子们解决了问题。搭建凉亭来源于生活,遇到问题,教师帮助幼儿梳理生活经验,在反思、实践的过程中,提醒孩子的自主学习特征和坚持的品格。
6月9日
子修和克俭、恪恪一起搭建凉亭,他们先用围拢的技巧围了一个边,然后把纸杯放在中间后再找来一样的长的积木放在纸杯上,都搭好后克坚找来了四个薯片桶放在四个角上,恪恪拿来纸板搭在上面,修修在下面用圆柱形积木装饰,克俭又拿来两个小圆柱积木,修修说要换成一样的圆柱,他们就找来了一样的积木进行装饰。
在搭建第二层时,他们一起找来了一样的大小的积木进行搭建,克俭还调了调积木的方向,把二层搭建完成进行装饰,他们拿来了五个薯片桶,一开始放在四个角上,又拿来了圆形纸,发现不合适,就一起把薯片桶往中间调,缩短距离,成功把圆形纸搭在上面,然后修修拿来四个半圆装饰在四个角,又开始搭建凉亭的顶,最终凉亭搭建成功。
分析:
1.在搭建过程中,他们能够对自己的建构作品进行观察并做出调整,说明他们善于观察,积极探索。
2.孩子们合作意识很强,懂得和同伴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逐渐能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孩子们遇到了问题 ,老师没有介入,对孩子们的探索行为,教师采取放手的方式,孩子们发挥了团队的力量,自己发现问题、实际操作,在不断调整中孩子们的兴趣未减,最终搭建成功。
6月12日
峻峻和泽泽两人今天搭建了凉亭,首先他们用一样的木板和纸杯搭建了第一层,又搭建第二层,他们用积木测量有没有对齐,泽泽拿积木测量峻峻目测,两人合作,并调整积木。在搭建第三层时,峻峻提议选择用圆柱积木后又套上纸杯,完成后凉亭的顶一开始用积木进行搭建,发现一样的积木不够,又选择了用纸板,峻峻放上纸板后开始,调整对齐。他们又开始进行装饰顶层,峻峻拿长积木,泽泽拿长积木,峻峻拿半圆积木,泽泽也拿半圆积木,他们搭建的顶层都是对称的。
6.15
今天孩子们搭建了两层的凉亭,非常的顺利,没有出现歪的情况,豆丁提出“我们怎么爬上去呢”修修说“我们搭个电梯或者楼梯吧”在搭建中他们不断调整积木,楼梯还是没有成功,我找出来阶梯式建构技能,请他们看了看,豆丁他们在一边搭建,修修则在另一边搭建,他们在搭建时都在先铺最下面的一层,然后再一层一层的往上铺,最后豆丁搭建了一个电梯式的、修修搭建了一个楼梯式的。
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垒高、平铺的搭建方法。我作为旁观者,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以游戏的方式介入,让孩子在已有经验基础上掌握了阶梯式的搭建方法。
6.19
由于孩子们连续搭建了几天,他们在搭建凉亭的整体结构还是非常顺利的,不过今天孩子们最后搭建了一个不一样的凉亭顶。他们决定用木板当作凉亭的顶,试了试还是搭建成斜坡的顶好看,但是第一次把木板放上去时就掉下来,于是他们就想怎样把它支撑住,一开始试图把木板卡在四个角上,试了试支撑不住,后来,泽泽想到把积木放在中间支撑,他们拿来了圆柱积木,试了几次成功了,孩子们开心的鼓掌。
6.20
一开始搭建凉亭时小女生自由组合了一组,但是没能搭建成功,区域游戏时他们有时会参与建构活动,有时不会参与。今天几个小女生和小男生一块合作搭建,他们搭建了凉亭旁边的建筑,有小桥、动物园、长廊等。
今天小女生不仅和小男生一起合作了,而且成功搭建了凉亭,相信在平时的分享环节她们能够认真听小男生的经验,在搭建时虽然总是失败,但是能够坚持并动手实践,最终成功搭建了凉亭。
支持策略:
1.将作品展示给所有的小朋友,请相关的孩子介绍搭建的作品,交给孩子们提建议,是否在基础上可以增设搭建内容,鼓励孩子们画出建构设计图。
2.给孩子们观看搭建类的图片,丰富孩子们的搭建技能,提供建构材料,鼓励幼儿使用建构材料丰富搭建的作品。
3.细心观察幼儿,关注幼儿需求并满足幼儿的需要。
老师的思考:游戏中先后出现的“怎么老是倒”“为什么没有搭成功”等问题以及不断升级凉亭的搭建,对于幼儿来说这些都是他们想探索的问题。他们为解决问题不断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想出各种办法,同时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自己的经验,一直处于一种主动的、积极的、专注的游戏态度。
编辑:潘洋洋
审核:李 辉 李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