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显示,73% 的受访者都有过睡眠方面的困扰,甚至有些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随着社会压力的逐渐增大,患有失眠的人也越来越多,成为当代人面临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至少半数以上的失眠都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比如抑郁、焦虑、婚姻或者工作的压力,又比如说自己对睡眠存在一此偏差的认知或者是信念。
即使一个来访者不认为自的己的睡眠问题都是由于心理原因引起的,也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受到了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些心理因素会加重睡眠的问题,而睡眠差又会反过来引起更大的心理压力。
失眠大致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1.入睡困难
上床后越来越清醒,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呈现,这多为习惯性失眠。
2.早醒
上床后容易入睡,但很早醒来,多见于老年人或心情抑郁的人。
3.睡眠浅
入睡后易惊醒,夜间多次醒来,自觉似睡非睡,醒后不解困,多见于躯体不适的人。
4.睡眠节律被打乱
多见于时差反应,夜间工作倒班者。
失眠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相信有失眠经历的人都深有体会!
接下来,将从认知与情绪两方面来解读心理因素到底是怎样影响睡眠的。
错误的认知会影响睡眠
1、过高的睡眠期待
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理想的睡眠状态
如果你期待过高,就会产生心理落差,感觉自己睡眠差,这样反而影响了睡眠,使睡眠真的变得很差。期待某人或做某事而担心睡过头误事,因而常出现早醒。或有期待令人兴奋的事情,难以入睡。
2、绝对化、夸大、灾难化思维
有人一旦睡眠不好或者失眠了就会担忧,害怕得了什么疾病,或者是精神出了问题。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睡眠问题,就像感冒发烧一样需要用平常心去对待,这样才有助于改善睡眠问题。
3、认为梦有害,而且影响睡眠质量
有人认为做梦是一种不正常的表现,做梦的时候会有各种思维活动,包括情绪反应,觉得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甚至有人误认为多梦就是失眠。这都是错误的观点,做梦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它可以对白天接受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
4、怕失眠
我们都知道失眠的痛苦,所以很多人躺在床上就担心今天是否会失眠,结果过度的担心真的导致失眠了。
因为这种担心会让你的大脑变得兴奋,难以进入睡眠状态,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故而就更加容易失眠。如果不是病态失眠,如果只因考试或者参加一些重大会议而失眠,那就是焦虑综合征,尤其是学生党。
5、觉得睡不够补觉就可以了
睡眠需要有规律,长时间熬夜和补觉,容易导致人体内生物钟紊乱,同时还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工作,不利于身体健康。
夜已深而我还未入梦境十分,即使已经很困,躺在床上总会拿出手机看看新闻,再打一局游戏,或者再赢一局不赢不睡觉,赢了再刷下淘宝,逛逛抖音。总有让你不能入睡的想法或理由。
但到了白天漫天哈欠的时候,才苦口婆心的告诫自己今晚一定早睡,而到了晚上定会食言,依然重复在昨天干过的事。
6、自责、冲突心理
有些人因为一次过失后,感到内疚自责,在脑子里重演过失事件,并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妥善处理。白天由于事情多,自责懊悔情绪稍轻,夜晚在自责、懊悔的幻想与兴奋中,久久难眠。
有的人受到突发事件刺激后,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以致晚上睡觉时也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举旗不定的焦急兴奋状态。
除了上述的类型,还有的是无法避免了,想要多拿钱,那还不得苦熬半夜去工作;尤其是广告从业者,奋战到深夜,“太阳不落,灵感不来”,睡眠不到7.5小时。
各种情绪导致的睡眠问题
人们一些睡眠问题的症状,往往也和心理问题相对应,尤其是情绪问题,比如早醒的人往往有仰郁的症状;入睡困难往往和焦虑有关;睡眠浅者容易被惊醒的人,内心存在较多的恐惧;还有一些人即使睡很久,也总是觉得精力不够,则多数是因为压抑了没有表达出来的情绪。
睡眠问题与心理健康息息相关
1.长期失眠增加患病几率
长期睡眠不足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抑制功能紊乱,使人昏昏沉沉,记忆、思维、注意力下降或迟钝。还会导致情绪障碍,如:焦虑、心烦等。最重要的是会出现免疫系统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使患病几率大大增加。
2.睡眠问题可能是心理疾病的表象
心理疾病的产生来自于大脑中相互作用的通路和神经递质系统的异常,与调节睡眠和昼夜节律的神经系统有重叠,因此一些睡眠问题实际上能够预测精神心理疾病的发生。
3.心理疾病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
1、心理症状可以放大或加重睡眠障碍;
2、心理疾病的病理过程破坏睡眠质量;
3、失眠是心理疾病的高危因素 (尤其是抑郁症,常在失眠1年以内发病);
4、心理疾病可以引起失眠过度睡眠和睡眠质量改变;
5、1/3~1/2的慢性失眠患者有精神心理疾病的问题。
总之,失眠与心理疾病的病程密切相关,如果发现睡眠或者其它疾病已经影响到生活及健康,一定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改善治疗,切记讳疾忌医,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