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馨的文章

芳馨
创建于2023-06-23
阅读 10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日上网查询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资料时,发现在杭州附近有一个因运河而兴起的古镇,叫塘栖。在此之前,我只知道嘉善有个西塘古镇,不知道杭州的塘栖古镇,两个地方读音相近,字形排列相反,引起了我的好奇心。2023年6月的一天,我借出差杭州之际,偷得半日闲,前往塘栖,一睹古镇的风采。

       塘栖位于杭州市北部的余杭区,与湖州市的德清接壤,距市区中心约20公里,京杭大运河穿镇而过,使其成为苏、沪、嘉、湖的水路要津。京杭大运河始凿于春秋,为古代漕运之要道,沟通海河、黄河、准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开通江南运河。元至正十九年(1357),张士诚拓浚新开运河,运河自杭州拱宸桥流至良渚镇,经崇贤、仁和、塘栖等地进人桐乡。塘栖因此应运河而兴,成为杭州市的水上门户。

      塘栖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自元代商贾云集,蔚成大镇,至明清时已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镇区内河道纵横、水陆辐辏、风帆梭织,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虽然不大,但显得古朴和清幽,其景色堪比乌镇,不输西塘,却竟无人问津,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堪称中国最“委屈”的古镇。

       塘栖山明水秀,名胜古迹很多,最知名的莫过于广济桥。广济桥又叫通济桥,俗称长桥,始建于1498年,南北向横跨京杭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的一座七孔石拱桥,也是大运河上保存至今规模最大的薄墩联拱石桥,1989年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历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打,桥面上的石头,虽然有被风蚀的痕迹,但依然坚如磐石,保存得非常完整,显得古色生香。从桥下拾级而上,感觉像是在爬山,走到桥顶,可以看到古镇的全貌。站在桥上环视古镇,只见岸边垂柳青青,鲜花盛开,沿河而建的民居,白墙黑瓦,处处显现出江南的典型风格。桥下两侧各有四个球状水兽护墩,这是提醒过往船只,不要撞坏桥体。据介绍,现存的广济桥,是由明代宁波人士陈守清募捐重修。

        走下广济桥,在水北街东头有一块乾隆御碑,传说乾隆下江南时,就在这里下船的御碑码头。码头上还有乾隆御碑亭,碑文记载了清乾隆十六年(1751)弘历帝南巡时,为表彰浙江受灾后未拖欠钱粮,而蠲[juān]免地丁税三十万两。站在御碑码头,看滚滚远去的运河水,仿佛看到了千百年前南来北往的船只,在此停靠装卸货物,又有多少人在此迎来送往,这里就是当年人们的梦里水乡。2011年,这块浙江省境内最大石碑之一的乾隆御碑与水利通判厅遗址,被公布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大运河不再是黄金水道,塘栖古镇也回归了平静。

        塘栖古镇分为南北两岸,广济桥两头连接着水北街和水南街,也叫“塘栖风情街”。水北街长1386米,两岸多为餐厅,满街是琳琅满目的小吃,充满了久违的人间烟火气,在河岸边吃饭边赏景,别有一番情调。街上挂满了小旗子,每家商铺都有自己的招牌,有些已经有百年历史,有的是文人所赐,无比珍贵。如今的塘栖古镇,“市门相向锁长虹,画舸奔云趁晚风”,重现了昔日那小桥流水的迷人风光,已成为旅游胜地。

       塘栖古镇最出名的街市是“廊檐街”,最初为塘栖买米卖米的场地,由于有曲曲直直的长廊把全镇连成一片,即使下雨天,在“廊檐街”行走也淋不着雨而称奇江南,故有“跑过三关六码头,不及塘栖廊檐头”之说。清代诗人王拭也曾有诗赞曰:“摩肩杂沓互追踪,曲直长廓路路通,绝好出门无碍雨,不须笠屐学坡翁。” 在靠河的一边,还有一长溜独特的木制长椅“美人靠”(又叫“光床”),与廊檐街相配套,洋溢着浓郁的水乡风情,颇具特色。廊檐街和临河而建的“美人靠”,散发着清丽的明清古韵,行走其间,一种世外桃源的之感油然而生。

       塘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文人辈出,古迹众多,除了广济长桥、乾隆御碑外,还有郭璞古井、栖溪讲舍碑、太史第弄、水南庙、西姚宅、余杭方志馆……,默默地向人们细述古镇人杰地灵、物产丰盛、枇杷名扬天下、丝绸香飘海外的风采,塘栖是一个不一样的江南水乡古镇。

       

       看过乌镇的张扬,读过西塘的诗意,对我来说,最忆还是眼前这座京杭大运河畔的江南水乡塘栖古镇。

阅读 10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