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的故事

北京泽元堂中医客服李娅莉
创建于2023-06-23
阅读 2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早在远古时代,就有相关文献纪载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印度医书《阿育吠陀》中,有纪录一种名为“坎帕吠陀”(kampavata)的疾病,就描述了类似帕金森病的症状,包含颤抖及运动困难等。书中还提到可用刺毛黧豆进行治疗,后续研究发现其植物体内含有L-多巴的成分。

其他文献,如古埃及草纸文献、中国最古老的医书《黄帝内经》、《圣经》和盖伦的著作都有描述类似的症状。但自盖伦之后则未见类似的症状纪录,直到17至18世纪开始,西尔维斯(英语:Franciscus Sylvius)、高比乌斯(Hieronymus David Gaubius)、亨特(英语:John Hunter (surgeon))及肖梅尔(:Auguste François Chomel)等人才又纪录了该疾病的相关资讯。

1817年,英国医师詹姆士·帕金森(James Parkinson)在其论文《论震颤性麻痹》(An 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中纪录了六个震颤性麻痹的病例。帕金森在文中描述了帕金森病的典型症状,包含静止性颤抖、步态及姿势异常、肢体僵硬、肌力退化等等,并记录了疾病的进程。之后特鲁索(Armand Trousseau)、高尔斯(William Richard Gowers)、威尔森(Samuel Alexander Kinnier Wilson)和欧勃(英语:Wilhelm Heinrich Erb)等人又对该疾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该疾病的早期研究者中,最知名的当属让-马丁·沙可,他在1868年至1881年间对该疾病进行详细的研究,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将该疾病定名为“帕金森病”,以纪念詹姆士·帕金森医师;除此之外,他也给出了肌肉僵硬(rigidity)、无力(weakness)和动作迟缓(bradykinesia)的明确定义以兹区别。

1912年,弗德里克·路易(Frederic Lewy)在观察病变脑神经组织后,发现显微镜下的组织可看到一种特殊颗粒状构造,后人因此将其命名为路易氏体(Lewy body)。1919年,康士坦丁·特列季亚科夫(Konstantin Tretiakoff)发现患者主要受损的区域为中脑的黑质,然而当时该发现并未受到重视。直到1938年,洛夫·海瑟勒(英语:Rolf Hassler)在其进一步的研究著作中证实了该发现,特氏的发现才为人们接受。1950年代,阿尔维德·卡尔森和奥莱·霍尼克维兹(英语:Oleh Hornykiewicz)分别对于多巴胺的神经传讯功能,及其在帕金森病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使人们对于该疾病的生化机转有了更充分的了解。1997年,斯皮兰蒂尼(英语:Maria Grazia Spillantini)、特罗扬沃斯基(英语:John Q. Trojanowski)和高德(英语:Michel Goedert)等人发现了路易氏体的主要成分为α-突触核蛋白。

在L-多巴问世之前,治疗以给予抗胆碱类药物及手术(破坏部分锥体束及基底核构造)为主。1911年,卡西米尔·冯克首次合成L-多巴,但在20世纪中叶以前并没受到重视。1967年,L-多巴成为帕金森病的临床用药,迅速取代了旧有的疗法。1980年代,法国科学家阿里姆·路易斯·本纳比(Alim-Louis Benabid)等人发展了脑深层刺激手术,为帕金森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方向及可能性。

阅读 2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