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高考试题的三重境界与教学建议 ---以2023年新课标理综试卷第9题为例(夏建华)

火星
创建于2023-06-22
阅读 335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分析、研究、讲评高考试题时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解构,一是从学生解答试题的视角分析解题过程,归纳试题中涉及的知识模型,提练解题的思路方法;二是从教师学科理解的视角对试题涉及的情境、核心知识、科学方法和学科价值等进行解构,深刻理解试题的相关信息;三是从命题者视角审视试题的命制理念和设计意图,对多维细目表关联的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本文以2023年新课标理综试卷第9题为例进行阐述。


    

    

以上试题涉及的知识,老师在试题讲评前应该了然于胸。其中这些陌生的物质应该都可以用高中学过的知识(如新教材新增超分子)或者高考考过的知识(如大派键)等来解释,试题讲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选择性讲解。

    三、基于命题者视角解剖多维细目表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理论设计的试题多维细目表如下:

    1、学业质量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水平标准,本题涉及的学业质量水平有以下内容:

    3-1 能说明物质的组成、官能团和微粒间作用力的差异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能采用模型、符号等多种方式对物质的结构及其变化进行综合表征。

    4-1 能根据物质的类别、组成、微粒的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等说明或预测物质的性质,评估所做说明或预测的合理性。

    2、学业要求

    命题时还要参考课标中不同主题的学业要求,本题涉及的课标中“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主题1、主题2和主题3的学业要求如下:

    主题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2. 能结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书写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并说明含义。

    3. 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能描述主族元素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变化的一般规律,能从电子排布的角度对这一规律进行解释。

    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 

    2.能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含氢键)对物质熔、沸点等性质的影响,能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及其性质特点。

    3. 能根据给定的信息分析常见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能利用相关理论解释简单的共价分子的空间结构。

    5. 能从微粒的空间排布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对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简单案例进行分析,举例说明物质结构研究的应用价值,如配合物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氢键对于生命的重大意义。

    3、核心知识

    高考命题时还要兼顾到不同教材的知识体系,尽可能引导学生用教材上学过的核心知识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本题涉及到选择性必修2教材(以人教版为例)上的第一章第1、2节,第二章第2、3节,第三章第4节的内容,涵盖了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氢键、分子空间构型结构、离子晶体、配合物与超分子等众多核心知识。

    4、关键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高考命题要体现核心价值引领、学科素养导向、关键能力为重、必备知识为基的理念,其中化学学科的关键能力如下:

    本题B、C选项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与辨析的关键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的相关知识辨识B、C、O、N基态原子未成对电子数,能识记并解释同周期中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及反常现象。A、D选项主要考查的是分析与推测能力,要求学生能运用氢键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分析、推测陌生情境中氢键构成和相关原子的杂化类型。

    5、试题情境

    试题情境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一是从试题情境的功能价值角度来看,用中国科学家制备的一种新型超分子笼作为试题情境,突出了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了社会价值。同时,该超分子笼在科研和能源工业上有重要的意义,体现了化学学科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落实了学科的本质价值。二是从情境的设计特点角度来看,本题情境具有陌生、复杂、结构良好的特点,能充分考查学生在陌生情境中解决较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三是从试题情境来源角度看,试题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波课题组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的一篇文献,属于学术研究类情境。


6、核心素养

依据课标中“附录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可看出本题涉及到的学科核心素养如下:

从命题者视角认识了试题命制的相关要素,可以从更高的视野来审视高中化学的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调用结构化的必备知识,运用多样化的关键能力来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 335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