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中的第六首古诗,《泊船瓜洲》这首诗描写诗人泊船于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时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思乡、爱乡和急于返乡的心境。诗句语言精炼,意境优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审美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良好教材。
(一) 磨课
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项预设,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
(二) 教案
教案对于新手老师很重要,所以一定要详细,如果不知道如何下手,可以到网站上找一些教案模板资源。除此之外,我的建议是从开始准备一节课就间断性地补充自己的教案,最后完善,边上课边修改,并存档。
(三) 制作课件
二、教学实施阶段
(一)释题导入
1.同学们,一提起家乡,我们都会感到特别亲切,诗人王安石也是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哪位同学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我们学过哪些王安石写的诗?
2.“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在今江苏扬州一带,位于长江北岸)指名说“泊船瓜洲”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读,正音,读准诗中的多音字。(“泊”读“bó”;“间”读“jiàn”;“数”读“shù”;“重”读“chóng”;“还”读“huán”)
3.齐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歌大意。思考:王安石在瓜洲看到了什么景象?(春江、绿、明月、山)
4.师指导朗读停顿和节奏。
5.根据注释及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学生交流,教师巡视)
(三)深究语境
学习第一、二句诗
1.读第一、二句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
2.思考:京口、瓜洲、钟山分别在什么地方?(指名在图中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
3.王安石的故乡在哪里?(指名说)
4.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学习第三、四句诗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此时诗人有何感慨呢?
1.读第三、四句诗,这两句诗哪句写景?哪个字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绿”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用上“我仿佛看到……”练习说话,教师点评)
2.体味“绿”字。
(1)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的“绿”字,他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字。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哪些字吗?(吹过来)
(2)比一比,讨论用哪个字好。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的事迹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
3.这句精彩的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了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4.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句,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哪个词表现出了作者的心情?(何时)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明确: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三、教学评价阶段
指导老师郑璟老师对本课做出评价:本堂课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的渲染以及语言的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带队指导老师程强老师对这堂课给予评价:“本堂课新颖独特,运用画图方式直观理解诗意,设计精巧,注重朗读整节课,在朗读过程中感受诗意,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情感的感悟。”
学生王庆恩对本节课作出反馈:通过学习《泊船瓜洲》这篇课文,了解了诗人王安石的一生,同时通过回答问题、画图加深了理解与记忆,进一步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反思阶段
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我发现自己有点对整堂课的完整、流畅性设计不足,没有注意各板块之间的过度连接,结果上课堂上总会时不时地“卡”,本来这是一首感情不断推进,最后达到高潮的好诗,意思完整清楚,情感起伏连贯,但上时总觉得自己在做分解手术。问题可能还是在于自己准备不充分,没有做到灵活运用,应该是随着课堂的推进,自然,水到渠成地提出,而不是为了提出而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