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放假安排
尊敬的家长:
根据上级通知精神,现将我校2023年端午节放假安排通知如下:6月22日至24日放假,共3天。6月25日(星期天)上课。望家长相互转告,安排好孩子的接送工作。
二、端午节名称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
“端午”的“端”字本义为“正”,“午”为“中”。“端午”(端五),“中正”也,这天午时则为正中之正。古人历来崇尚中、正之道,“中正“之道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另,端亦有“初”的意思,因此午(五)月的第一个午日,亦谓端午。
三、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端午节戴佩饰香包之类的小物件也有着一段悠久的历史。香包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缝成的。
赛龙舟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汨罗市,赛龙舟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词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
吃粽子
端午佳节,当然少不了粽子这个主角。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了。
一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四、假期安全温馨提示
心理安全
利用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帮助孩子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持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缓解孩子因学习和生活出现的焦虑心态,可以陪孩子做一些亲子活动,如包粽子、做龙舟等,跟孩子讲述端午习俗,增进亲子感情。
防溺水安全
天气转热,很多泳池和水上游乐项目开始启用,放假期间请您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不要单独玩水、游泳,外出游玩时不站在山上悬崖处或者站在河水中间。同时,牢记防溺水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
3、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
4、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
5、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6、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交通安全
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跑闹、玩耍,横穿马路要走斑马线、人行天桥等,不得随意横穿,更不得在马路中央骑自行车。遵守公共秩序,排队等车,车未停稳不得靠近车辆,上下车时不拥挤,文明乘车,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或抓牢扶手。
防火、防触电安全
放假期间,居家电器繁多,使用不当即会引起事故。告诫孩子不得玩火,携带火种,发生火灾不得自己冲上去扑灭火灾,应及时向成人报告或报警。不要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不要在标有“高压危险”的地方玩耍。要注意防止孩子在家发生坠落,教导孩子不往窗外扔东西。
饮食安全
端午节,粽子要趁热吃,尤其是加了油脂、肉、蛋黄的粽子更不宜冷吃;粽子不宜多吃,孩子更不能多吃,易引起消化不良;蘸着白糖吃可以保护胃粘膜。适当搭配水果食用,搭配一些水果一起食用,不仅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肠、胃消化不良,还可避免因过量食用引起的消化不良,起保护作用。
夏季炎热,不少小朋友贪凉喜冷,喜食生冷瓜果,各类冷饮,容易引起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等疾病。因此尽量不要吃刚从冰箱取出的水果,冷饮也不要一次大量进食,避免刺激肠胃。
加强对网络和手机的管理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孩子心理健康,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在对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上,应“疏堵”结合,避免发生极端事件。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科学合理使用手机,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最后,祝广大师生及家长身体健康,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