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说题”——余干一中语文学科组说题报道

余干一中 李丹
创建于2021-11-30
阅读 62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探索“高效课堂”之路,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强化对高考试题的研究。余干一中语文学科组于11月30日在第一报告厅举办了说题比赛,此次活动由徐少文老师主持。

陈赣

注重“有我”之境,生成个性作文

——以2021年全国高考语文乙卷作文题为例

陈赣老师主要围绕三方面的内容讲述如何引导学生融入“有我”之境。一是理清概念,写出“真我”之态。正确解读概念内涵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其次,摒弃“程式化,大众化”,写出“唯我”之情。学生可以选择小切口,立足小众化的素材。第三,摒弃平面思维,写出“大我”之境。以2021年的高考作文为例,在“追求理想”的概念之下,学生要注重联系时代,立足个体,写出大情之文。正如梁衡所言:“于一人私利私情之外,更有国家民族的大利大情。”

周娟娟

高考小说题

——以2020年全国Ⅰ卷小说第9题为例

周娟娟老师通过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立足学情,向大家阐述了本题的解题过程。一、审题,要对“冰山”理论有大概了解;二、梳理故事情节,明确本文是如何体现“冰山”原则;三、熟悉情节安排的效果。

除此之外,还对高考题作了变式延伸,以提升学生的作答能力,并分享了小说题的教学方法。首先,扎根课标和考试大纲,熟悉小说所有题型及解题方法;其次、研究反刍高考真题;三、多题归一,把握本质;四、重知识更重能力培养;五、关注中外知名作家的短篇小说;六、善于引导学生阅读小说。

胡志胜

江西新高考模式下文言文简答题

(原题: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胡志胜老师提到,归因分析题在近几年高考题中所占比重较大,是教学时的一个重点。针对此类题型的解答,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的含义;二是认真、全面、仔细的筛选表示原因的词句;三是据果索因,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四是转述概括时要忠于原文。接着胡志胜老师采取以上方法对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一的文言文简答题作了详细的解析,并通过学生作答情况的展示,明确了接下来的教学方向。

刘莲倩

说2020全国高考Ⅰ卷古诗鉴赏题

刘莲倩老师认为古诗鉴赏题最重要的,是要做好以下三步:一是读懂诗。从诗题、注释情感关键词入手,(例如《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的“失”,“但医”等),以己心度他心,把握诗人情感; 二是审好题,题目问什么答什么,避免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最后是规范答。例如,情感题则要遵循“情感+诗句分析”的基本答题原则。除此之外,刘老师还谈到,命题者会有意识地避开名家名作,这样一方面避开了猜题的可能性,但另一方面也增大了把握诗歌情感的难度。这需要我们为师者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徐少文

2019全国卷Ⅰ文言文之“文化常识题”

徐少文老师通过对学生答题的错因分析,给我们分享了自己的日常教学所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解答文化常识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如若遇到日常并未积累到的常识,则可采用历史常识推断法。例如,结合历史知识可知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那么选项中说“农家影响最为深远”则不对。除此之外,还可采用上下文推断法。例如,选项中有提到“践祚”是靠武力夺取皇位,但根据原文的上下文意可知,文章当中并无晋武帝通过武力登基的信息,那么选项表述则有误。

为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徐少文老师还对高考题做了变式延伸,其取得的答题效果明显优于之前。

王圆

2021年新高考语文Ⅰ卷第16题

(原题: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王圆老师认为,新高考Ⅰ卷的题干设问灵活,创新性强,对于学生而言,审题难度较大。但也提到,此类问题往往会在题干中隐藏着关键信息。因此,解题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已含委婉劝告之意”,再去原诗中找与“劝告”相关的诗句。然后,学生的做题反馈并不理想,一是审题难度大,无从下笔;二是没有答题步骤可借鉴,诗句分析不到位。究其根本,和学生答题陷入“套板”有关。因此,我们也要意识到,许多诗歌主旨已超出常规范围,我们要就诗论诗,避免套路化定位。

莎士比亚曾言:“不应当急于求成,应当去熟悉自己的研究对象,锲而不舍,时间会成就一切。”愿我们所有的为师者都能秉承初心,积极探索,共创美好未来。

阅读 62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