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于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的图腾祭祀,是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于是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又称“重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会为孩子们准备各种有趣的活动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曲城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是如何举行的吧。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不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了解传统文化。在端午节期间,老师们会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历史背景,并告诉他们关于屈原和龙舟赛的故事。通过这些教育,孩子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赛龙舟
传说五月初五这天,屈原跳进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闻讯后,大家就马上划船过来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没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边。当其他人知道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来,争相划船到洞庭湖上来。为了寄托大家对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包粽子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看!可爱“小粽子”包好啦!
在端午节期间,民间还有在门口挂艾草、菖蒲、榕枝的习俗。艾草大家都很熟悉,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草药,针灸里的灸法,就是以艾草作为主要成分,放在穴位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把它插在门口,也可以使身体健康;菖蒲,被老百姓视为百阳之气,插在门口上,可以避邪;门口挂榕枝的寓意是使身体矫健,百病不生。
我们不仅可以把它挂在门口,还可以摘下一小撮戴在身上,都可以驱虫辟邪哦!
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老师给每一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五彩绳,每一根都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端午节的习俗除了这些,还有许多,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吧!
戴香包,防病健身
香包,又称香囊、香袋、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碎布做成的,里面可以装上各种香料,比如一些中草药,还有茶叶、荷花等等,然后佩戴于胸前香味扑鼻,还可以防病健身。因为戴香包老少皆宜,深受人们喜爱,现在的香包做得越来越精致,已经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悬挂钟馗像
江淮地区,每到端午节,都有家家悬挂钟馗像的习俗,用以镇宅驱邪。
饮雄黄酒,杀毒避邪
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也与屈原有关。传说屈原投江以后,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就纷纷往江里抛入粽子。有一位老医生,将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过了不久,水面上果然浮起一条蛟龙。人们于是就把蛟龙拖到岸边,抽筋剥皮,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脖子和手腕上,然后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儿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希望孩子们能够免受虫、蛇的伤害。
采百药,防御疾病
采百药,也叫“采百草”。农历五月,正是天气炎热,疾病多发的季节,很多毒蛇害虫都开始繁殖活跃起来,很容易给人带来伤害。于是,为了抵御疾病,康健身体,人们在端午到来之时,就开始遍寻百草,采集药材,然后将这些药材用于饮食、沐浴、熏烟,或者当作门饰,以防御各种疾病。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体会着传统节日的快乐与童趣,孩子们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而又收获颜丰的端午节。
孩子们在看看、说说、做做、玩玩的体验中,进一步了解了端午节的习俗,让孩子们在爱的浓郁氛围中感知中国传统节日的幸福感,更将中华传统文化扎根于幼小的心灵中,陪伴其成长,最终成为传统文化的感染者、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