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成长型父母

欧进
创建于2023-06-21
阅读 2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接到学校德育处周老师推荐我参加嘉定区的“我的养育智慧”文章征集活动,在荣幸之余也突然发现是有一段时间没有记录孩子的成长经历了,趁此机会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育儿大事。《人民日报》曾刊文,告诉各位家长:教育孩子这件事,不只是老师的事,更是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业。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教育方向与成长过程都会对育儿和整个家庭产生长远的影响,期望孩子们能在我们充满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为最好的自己,也能感受到幸福的童年。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育儿思想,那就是,对孩子的教育需要用大脑理性的思考,用心去感受她的情绪,用身体去陪伴她的成长。下面我简单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观点,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家长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第一,对孩子的教育,需要用大脑理性的思考。

    比如家长需要懂得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再过1-3年孩子需要具备哪些学习能力与技能要求;孩子出现某种“问题”(手机游戏,学习兴趣,自信心不足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多子女家庭的教育问题;如何看待孩子的学习成绩与其他素养能力的提升;如何培养学习兴趣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用大脑来思考的,不能等到出现问题了再临时找方法应对,或者你的方法没有用了才想着去寻找其他途径解决,恐怕已经未为晚矣。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认为提前预防大于过事后治理。这也是受到了习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篇当中上谈到的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患风险而受到的启发。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可以去了解敏感期的相关知识,我可能更关注在科学指导下的运用。对于小班上幼儿园来说,下半年和上半年出生的孩子在刚进小班时表现出的环境适应会有很大的较大区别。我家姐姐和妹妹分别是10月和9月出生的,主要是希望她们能更好的照顾自己,能听懂老师的指令,不给老师添麻烦。其实这样也能从一入园就可以建立较好的自信心。等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写字的速度和要求就比幼儿园高多了,提前锻炼手部的精细动作和手臂力量显得很重要。但提前练写字对于小中班的孩子来说困难很大,且很容易打击自信心,造成心理负担。于是在幼儿园阶段我特别鼓励和教孩子使用剪刀来玩各种剪纸游戏、做钻石贴纸画、纽扣画等等。增加手臂精细动作的锻炼,为小学写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年级开学前的暑假带姐姐在外面学了十节课的写字课,她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和简单的笔画。一次学校书法社团的老师进班级选择学员,结果姐姐徐欧伊的字一眼就被老师看中。在书法社团学习快4年,现在也已经完成了软笔5级的考级。其实平时作业书写工整、认真,卷面看着人都舒服,这就是一个好的习惯。

      姐姐现在四年级即将结束,11岁已经进入青春期前期,对于青春期面临学习中的厌学问题、情绪障碍、性教育和对未来的迷茫等问题,这些都是近期我和姐姐交流的重点内容。有一天吃晚饭时,姐姐徐欧伊跟我说,“妈妈,我同学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为什么只要她考试没有考好,回家她爸妈就会给她一顿‘竹笋炒肉’,为什么徐欧伊不会?” 关于学习考试的事情,我是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跟她表过态,不会因为她考试没有考好会打骂她。她曾经也说过,班级里只有两个同学的家长不会因为学习没有考好而打骂或者责怪,她就是其中一个。当然也不排除是她自己想试探我,可能近期模拟考试很频繁,怕我会变卦。我淡定地告诉她,第一,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她自己肯定有点失落不开心,老师肯定也不会高兴的,要是回家爸妈再批评或者揍一顿,那就是雪上加霜,好伤心啊!第二,考试都考完了,再批评就是马后炮,‘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个道理你应该懂的。第三,爸爸妈妈再厉害也没有办法替你去考试或学习,因为学习和考试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确认她记住了后,我给她补充了一条我的看法。那就是妈妈对考试结果没有要求,但是对学习过程有要求,比如学习态度不好,明明自己计划一小时做完的作业,非要到处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这样妈妈肯定会批评的。我们家长必须有一个意识,孩子与父母的每一次对话其实都是在验证父母对她的看法,是否还爱她,是否关心她。同时我们也要给青春期孩子更多的理解,帮助她们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确立边界范围。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也希望孩子能主动爱上学习,如何让孩子与爱学习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好好思考的问题。刚好去年年底我报了一个在职研究生,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我就把姐姐带着一起去自习室做作业。自习室的学习氛围很好,很安静,而且去自习室的人大都是考研的成人。每去一次都让她体验不同的座位,比如有图书馆式的座位,也有办公式有隔断的位子,沉浸式的小单间,还有挑灯夜战的小黑屋。这三四周下来,她感觉小黑屋很好,做作业的效率很高,还能在外面吃饭(我想这也是她喜欢的一个加分项)。当她喜欢上这种学习氛围后,一到周六就想让我带她去自习室。我知道“提要求”的时候到了,告诉她,自习室学习环境好是因为我们花钱了,效率不高是很浪费钱的。要是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那得自己拿零花钱去消费。这样既让她体验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又提高了学习效率。很多时候我们看似随意的引导,其实都是一步步把孩子与好习惯或者爱学习这件事上慢慢建立一个良好的印象,至于后续的深入发展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只是起到一个好的媒介作用。相信我们每个家长都是竭尽全力地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和物质基础,也尽可能地以身作则,但是不要忘记,学习的主体者还是孩子自己,唯有主体者发挥内驱力才能让学习变得有趣,让其变得更优秀。

第二、对孩子的教育,用心去感受她的情绪。

    有一次我外出学习晚上10点才到家,刚好爸爸也出差也回来了,姐妹两人开心得不得了。姐姐特意给我们看了魔方课做的笔记,很用心,画得也很好,看完本子就随手放在餐桌上。妹妹本来趴在地上画画涂鸦的,后来看到桌上还有本子就又画了起来,谁想那正是姐姐用心做的魔方笔记。结果姐姐爆发地哭了,妹妹也甩笔哭了。爸爸赶紧抱妹妹去房间去做思想工作了,我当时比较“淡定”,等姐姐哭了一会才去安慰她的。先肯定她的情绪,让她哭了一会,然后好好抱着她,等待她的情绪平缓后再与她分析。比如她没有收好本子的问题,妹妹不懂事的问题,再教她“不要为已经过去的事情而烦恼”来分析。慢慢恢复理智的她开始重新补做自己的笔记,那时的她显然她已经进入了一种心流状态,直到深夜十一点半。有时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首先需要情绪认同,及时做好引导,在这样的事件中孩子可能成长得更快。后来爸爸也主动加入魔方的学习,之后我们还特意举办了亲子魔方赛,看谁能最先还原三阶魔方,那时父女俩的水平已经不相上下啦!

      一天晚饭后姐妹俩拿着平板到房间,还特意交代我不要打扰她们。过了一个多小时,妹妹送了我一个礼物,是请姐姐代笔做的一个女神节的飞机,上面写着妈妈我爱你。姐姐的礼物更加赞,有表达爱的文字、画了图片、3D花和3D扇子,很精致,一看就很用心。当时我嘴上说着很喜欢,谢谢她们对妈妈的关爱,实际内心想着赶紧开始做作业吧,这都几点啦!哈哈!而且第二天早上有书法社团课得早到10分钟,算下睡眠只有8小时了,想想我还是得给大宝一些肯定。我说:“大崽,妈妈有话跟你说。今天收到你的礼物妈妈非常开心,你还帮助妹妹完成了礼物,你们很用心,你们对妈妈的爱妈妈收到了!虽然今天作业做晚了一点,但是妈妈收到你们的爱很是开心,我想抱抱你,这样也可以给你满满的爱,我们相互爱着对方,这样我们就可以睡得更香啦!”经过这件事,我又有了两点感悟:首先,一定要给孩子一点空间,即使她关着门你猜测可能在“看平板”也需要放手。孩子上了一天课,放松一下也是能理解的。何况孩子是在做卡片,我们在没有搞清楚问题之前不要妄下判断,因为误解易结不宜解。再者,爱一个人真的需要表达出来、说出来,留在心里对方可能感觉不到,特别是孩子这件事。只有我们不断的表达出来对孩子的爱,这样她们也可以学会如何表达爱,如何感受到被爱。爱能激发人的奋斗动力,增加自我价值,消除孤独感和恐惧感,让人找到人生的意义。希望我们父母能给予孩子童年满满的爱,让她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今年6月,姐姐学校的教学内容已经接近尾声,考试前十来天几乎都是各章节复习和做模拟练习卷,回家作业也是练习卷。姐姐说周末想去发泄馆,去发泄一下,最近天天考试有些烦。与其外出花钱,我更偏向于花心思用亲子互动的游戏来帮助她。于是我就在网上买了一箱的金蛋,让她用砸金蛋的方式来发泄缓解近期的情绪压力。在每个金蛋里面我写了很多刺激的纸条,比如奖励榴莲蛋糕两块、与妈妈独处半小时、俯卧撑/仰卧起坐10个、搏击课对战两回合、迪士尼一日游、写一幅书法作品等等刺激。这样一来每天除了作业,姐妹俩就多了一份砸金蛋的游戏。有时孩子突然表现出来的某种情绪或者异常行为,我们家长需要敏锐的观察或捕捉到,任其发展可能当时不会有很大影响,但长久积压的情绪肯定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旦崩溃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用家长投入比例来概括育儿这项工程的话,我想家长智慧占30%、方法占10%,情感占60%。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原生家庭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同样一个方法对不同的孩子和家庭使用效果都不一样,唯有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情感投入才是最关键的。从教育孩子的效率来说,感情胜于行为、行为胜于说教、说教胜于打骂、打骂胜于冷漠。情感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同时情感的投入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教育只能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前提下才能起作用。大量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提高儿童青少年的人际关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幸福感水平。

     三、对孩子的教育,用身体去陪伴她的成长。

    这是我特别喜欢陪伴她们的方式,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只需要像个大朋友一样带着她们玩即可。在孩子做得好时及时伸出你的大拇指,每天都抱抱她,亲亲她,哪怕清早一顿噼里啪啦按摩式的叫床方式,这些肯定的眼神与肢体的接触都是最好的陪伴。周末带娃们去银翔湖公园,姐姐前面骑自行车,妹妹后面滑滑步车,我一路紧跟陪跑外加摄像,在公园里溜达两圈,打个水漂,这一来一回,娃玩尽兴了,自己一万步的运动任务也早早结束。每周六下午四点半,姐姐有2小时的舞蹈课,送完她后我发现大多的家长都在旁边刷手机等着娃下课。我想不能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锻炼,自己只做旁观者,至少自己也得行动起来才行。这样一来我也就成了隔壁健身房的常客,两年多来我们相互陪伴对方,也多了很多的运动健身话题。妹妹很是妒忌姐姐能单独和妈妈一起出去上课,以至于后来就有了我们三个人同时参加亲子搏击课的行动,也有了一起去学游泳的计划。

03:14

      早上送孩子上学是一段独处的快乐时光,三年多来我很珍惜这短暂的10分钟,因为这10分钟能更好地建立亲子关系,也能激发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每天姐姐自己背好书包带好防疫包,我俩一起在楼下拍一张美美的照片后就手拉手地往学校方向走去。路上我一定会对她前一天或者前几天好的学习事件或者学习结果做出点评,肯定她的努力与付出,让她觉得自己是优秀的,是有能力学好的。比如,妈妈特别佩服你的学习精神,即使很晚了还是坚持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完作业;终于在最后一个英语单元测试中获得A+的好成绩,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虽然这段时间外出参加舞蹈演出缺了几次课,但学习还没有落下......当我们家长从客观事实出发,每天都表扬她肯定她,她也会接受这份认可,并在内心建立起更好的上进心。当然送完姐姐,回家还得送妹妹到幼儿园,拍照的程序一样不能少,因为在外工作的爸爸每天能看到孩子们开心的上学他也很心安,同时也多了一份工作的动力。很多家庭说现在生活压力大,工作也很忙,没有办法经常陪在孩子身边,我觉得“云陪伴”也是可以。让在外工作的爸爸能每天看到孩子的变化,知道孩子成长的点滴,缺席但不缺失。父爱和母爱对孩子的作用不同,比如母爱以养育和提供情感支持为主,父爱对孩子的认知、智力、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很深的影响;同时,母亲对孩子从婴儿期到儿童期的影响较大,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则从少年期到青年期逐渐增大。

      最后想起德国哲学家尼采在《论三种变形》一节中,尼采认为人生的三境界分别为:骆驼、狮子和婴儿。尼采用这三种境界来譬喻人类的精神变化:骆驼是人类精神的最初阶段,敢于汲取和积累;狮子是第二阶段,勇于表现自己的才智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婴儿是最终阶段,返璞归真,随性自由。我想借用这三种状态来形容自己对育儿的三个阶段:第一,在孩子成长初期不要压迫式的超前的方式让她进行各种学习,始终以愉快的状态来面对学习,并保持对各类知识的好奇心。第二,培养孩子“狮子”般主动求知的意愿,发挥出孩子内在自驱力。最后才能进一步超越自己,实现最好的自我。

      在指引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同样我和爸爸也在父母角色的成长路上不断努力与前行,方向清晰,目标明确。感谢孩子们的到来让我们父母能更好的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孩子是自己人生的主角!父母过多担心其实是多余的折磨,用心培养才是前进的动力,每个孩子都在努力的认识世界,与其担心,不如我们一起祝福孩子吧!

阅读 2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