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之日,万物并秀。6月20日,在草场街小学教育集团召开了“石家庄市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暨桥西区海淀项目成果”展示活动。现场参会的专家领导有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牛玉玺主任、河北省教科所崔海江主任、石家庄市教科所宋辉所长、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张建波、石家庄市教科所小学幼教室杨亚伶主任及学术委员们、桥西区教研室王小芃主任及区教研员们、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党总支书记朱磊、校长苑会强、南校书记李晓云、中山路小学纪瑞景书记、新石小学陶宁校长、振头小学李晓平副校长、12个项目实验区负责人和29个学科教研基地校校长及骨干教师来到了现场,线下观看学习的还有石家庄市各小学的老师们。
迎着夏日骄阳,老师们热情高涨,早早来到展厅参观桥西区基地建设阶段成果资料展示。展厅里摆放了桥西区教育局和草场、中山、新石、振头小学四所基地校的海淀项目简介以及阶段性成果。
上午活动由石家庄市中山路小学教学处副主任张俊青主持。
与会专家领导和老师们一起回顾了石家庄市桥西区海淀项目成果推广应用实践《海淀筑梦 与“幸福”相遇》。
桥西区是石家庄市的主城区、老城区,现有区属小学45所。桥西区小学教科研工作一直秉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新教育•新技术•新评价”工作主线积极探索、开展区域教研各项工作。
桥西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张建波为活动做开幕致辞。桥西区聚焦海淀项目,借力成果推广的做法和思考,展示了三年来学校的发展变化,深度地呈现了区域学科建设的新样态,学校发展的新变化。借助项目赋能,希望国家级项目研究在桥西区“百花齐放春满园”。
桥西区教育局小学教研室王小芃主任作区域性汇报《“四位一体”深度融合 赋能创新助力发展》。
桥西区教育局通过学科教研基地的建设,从四个维度构建完善桥西特色的教科研体系:目标赋能,构建区域教研文化体系;教研融合,构建区域教研工作体系;课程重构,建构区域教研课程体系;评价创新,建构区域学业评价体系。本着“问题-研究-实验-改进”的模式,不断研究海淀项目成果背后的教育理念和规律,聚焦区域项目化管理教研思路,完善成果转化,辐射带动区域更多学校,努力朝向高位优质均衡教育迈进。
在石家庄市教科所的专业指导下,桥西区教育局以区域整体规划落实,不断完善成果转化。同时区域带动各实验校把海淀项目本土化落地、实践、创新。四所基地校的领导分别进行了海淀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
草场街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朱磊做了数学基地学校工作汇报《到宽阔的地方去——遇见海淀 重构生态 赋能成长》。
草场倡导“每个人都在场”的办学价值观,开拓多元育人新模式,营造绿色生态教育场,致力于培养具有宽美心灵、宽阔思维、宽广意志的360º少年,让每个人都到更宽阔的地方去,朝着梦想的方向。学校在顶层设计下,构建数学学科教研基地,并重塑“同生共长”的教研体系,努力把海淀项目落地深耕,赋能师生双向发展。
新石小学党支部书记陶宁做了语文基地学校工作汇报《海淀项目赋能新石师生思辩成长》。
新石小学依托海淀项目,为教师提供智库平台,设计螺旋迭代升级的5+M+N课程,通过课程化的教师培训,以及“学问思辨行”的教研模式,全力提升教师过硬专业水平,打造一支会思考、善思辨、有思想的教师队伍。“三思”课堂实现师生思辨生长,多元平台促进学生的思辨表达。
振头小学李晓平副校长做了美术基地学校工作汇报《加快美术教研基地建设落实“大美育观”课程开发》。
振头小学以多元化的评价视角,构建科学有效的学校美育工作机制,发挥学校美育的重要功能。聚焦“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版画课程为依托,提升教师校本课程开发能力”的教学研究,在“双微驱动”的模式构建中,在学习模式改变,校本课程研发,教师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夯实教研基地建设,探索“以美立校、以美施教、以美育人”的“大美育”实施路径。
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书记纪瑞景做科学基地学校工作汇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
中山路小学以“学习+实践+反思+转化+提升=发展”的研修模式全面推进海淀项目工作开展。学校基于需求,聚焦“项目式”微课题研究,将海淀项目成果与学校实际相结合。基于教研实际,不断探索出微课题研究路径,获得初步成效。基于“共”同体,构建出资源共享的推广体系。通过运用“学科基地初步研究成果”,抓好学科基地项目研究,带动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整体提升。
三所基地校微团队进行了现场教研展示。 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科学学科微团队,聚焦科学学科基地建设带给学校的发展变化及学校“5+M+N”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汇报《赋能•建构•创新——科学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山路小学“共享•成长”式教研赋能教师专业化发展,形成了“E”引领下的“CBO”团队模式,确定了“核心素养”为底色的“微项目”,作为科学学科基地校,确定了“生命与环境”研究领域,“科学核心素养下的科学写绘课程资源开发”为微项目,再确立微任务展开研究。同时构建了本土化的“5+m+n”教研课程,形成了“六步八定”的教研模式。
新石小学聚焦语文思辨力培养,做课例展示——六年级下册《学弈》。
“三思”课堂通过完善备课思路、转变教学方式、优化课堂问题、搭建教学支架、梳理教学思维,去重构课堂,提炼出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的“三思”课堂的核心逻辑,实现师生双向思辨成长。
振头小学美术学科微团队师生同台,一起现场展示并讲述学校美术基地建设版画项目带来的成长和改变《我们和版画的故事》。
振头小学的美术团队,专业素养较高,具备“破旧立新,科研创新”的团队精神,以超强的学习力、研究力、执行力,让美术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扎实有序、有声有色,孩子们在课堂上开心学习认真创作,每一份作品都展现着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杨亚伶主任就上午的展示汇报进行了点评,肯定了真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桥西教研室对项目的理解,各个环节紧密联系,注重了推进的时效,并且优化整体保障条件,以点带面的整体模式,说明了桥西在海淀项目整体推进当中达到了全体覆盖。
草场在1+1+5+17的管理框架下,有了3+X多级联动,形成“五定五结合”推进路径,实现了从“小草”到“草场”的发展转型,成就了学生万余份的作品,体现了海淀项目在草场落地、扎根。五个微项目的研究“公转+自转”的运转模式,达到了双向赋能,师生共生共长。
王运老师对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做出点评,提出用思想点亮师生,并强调如何把思想的改变落实到课堂教学和管理当中,就是要把教师提问转化为学生活动。新石小学的三思课堂:文本之思、作者之思、自我之思,应着重文本之思。相信老师们在接下来的教研之路上,只要改变就会有成长;只要有成长就会绽放精彩。
敦文术老师通过早上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一句话:让科学运动覆盖生命的全周期。结合这句话和上午科学学科基地成果展示,敦老师给出了两点启示,第一点就是系统,中山的海淀项目课程已经开始接近系统,科学的教研课程已经开始反过来影响整个学校教研课程的架构体系,而整个学校的教研体系又影响着科学的教研课程。第二点是科学运动,教研课程体系的核心是教研课程,教研课程的核心是系统化的课程,系统化的课程核心是课程结构化,课程结构化的核心是什么,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重点工作。
张丽霞主任线上对美术学科基地建设做出点评。振头小学以大美育理念为指引,以美术学科为主阵地,同时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美育元素,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使得学生全面发展。振头小学基地校在石家庄市起到美术学科引领作用,有两个亮点:一是依托教师专长发挥团队力量,结合微课题研究,发挥了学校美育功能。同时,打造出了高质量版画校本教材,运用双线并行、形成合力,培育学生艺术核心素养。二是坚持以“课堂+社团”双阵地,以“任务驱动式”,推动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开发。
牛玉玺主任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听完了上午的汇报,肯定了四个学科基地校项目的落地实施,从学科角度谈了今后的实践方向。
牛主任上次来到桥西区,带来了“三动”,第一上下联动,第二双微驱动,第三发展主动,今天又多了“激动”和“感动”。激动于今天这种形式丰富的沉浸式体验教研现场,已经从关注教的研究到了关注学的研究。感动于海淀项目在桥西区落地,他们不仅仅是一种复制,更多的是一种本土化创新。感动我们石家庄教科所和桥西区教研室有这种系统的规划,这种系统规划不是把5+M+N这种课程以及学科教研激励中的机制简单的复制,而是将一个系统的规划组织应用整合。感动于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师生的双向受益。本次阶段性成果展示为海淀教育基地成果转化做出了一种创新性,同时具有实践引领性。
牛主任还为接下来基地校建设提出两点建议,双微驱动中的微项目主题再聚焦;在主题引领下,课程结构化,上升为课程建设,帮助学校整体发展,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下午活动由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教育集团李志华副书记主持。
与会领导专家和老师们一起观看了草场和海淀一路同生共长的故事《到宽阔的地方去》。草场街小学倡导“每个人都在场”的办学价值观,开拓多元育人新模式,营造绿色生态教育场,致力于培养具有宽美心灵、宽阔思维、宽广意志的360º少年,让每个人都到更宽阔的地方去,朝着梦想的方向。
活动开始由苑会强校长致辞:感谢项目赋能,进一步激发草场教师的潜能,推动教师走向更宽阔的地方,草场将努力践行“为了每个孩子的360°成长”的办学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李君主任作为草场海淀项目的首席教师,分享了海淀项目赋能下引领集团微团队成长故事《因为遇见你》。
李君从“克己为教,担当教育使命”“苦练内功,提升综合素质”“勇于突破,探索教学教改”三个方面分享了她自己和草场海淀项目微团队成长的故事。通过一系列分享,让我们见证了她的成长经历和微团队在海淀项目中取得的探索成果。她和团队在海淀项目的助力下如沐春风,教研形态、教研模式、微课题等在杨亚伶主任、王小芃主任、吴华英副主任的引领,学校行政团队的支持下都发生了变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草场海淀项目团队将用好现阶段的创新备课模式和精准教研,努力践行专家的再引领,聚焦微主题,扎实有效实施课程,创新出富有学校特色的研究成果。
草场数学观察团依托何思琪老师《长方形的特征》课例,借助杨亚伶主任名师工作室观察量表和央馆智能研修平台,现场开展精准教研的展示。
老师们在一次次学习实践中,提升自己基于数据开展精准教研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观察团老师们借助杨亚伶主任名师工作室观察量表从时间、提问、选答和理答、学生活动四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记录,同时依托中央电教馆智能研修平台实时记录的智能数据,数据从教师9种教学行为、6个维度学情情况进行分析,最终出3份精准分析报告。人工量表记录加智能数据实现精准教研,科学地做出教学预案改进,用理论精准指导教师的教学,达到减负提质,形成不同领域的教学模型,优化教师的教学思想,使项目研修实现从经验教研走向基于实证的精准教研。
朱磊书记、苑会强校长、李晓云书记为草场海淀项目团队的老师送上了鲜花。
草场海淀项目团队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未来点亮》。
相遇海淀项目,给草场教学教研体系带来了层级式的变革,以数学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起点,辐射学校全学科,搭建专业主场教师发展平台,为不同梯度教师规划多元发展路径,赋能不一样的草场守望者。
重构学校3.0版育人体系,搭建“360°成长场”育人模型。打造ECO教学场,开发生态场课程,构建五大场域,培养360°少年。
致力于从单一走向多元,让课程丰富可选,让素养指向全人发展;
致力于从金字塔管理走向横纵式生态化组织,提升治理效能;
致力于创新多样学习方式,释放更加宽广的兴趣和能力;
致力于搭建多个专业主场,赋能不一样的草场守望者;
致力于拓宽空间场域,走向宽敞,走向复合式综合化……
杨亚伶主任对草场海淀项目阶段性成果给予肯定。团队呈现的研究,把三维目标的第二个维度进行目标分解,再结合三个维度融合为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得团队评课时尽量达到精准。团队从4个维度进行课堂观察,结合“一心四环”教研模式。经过这样的教研,可以依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实现“二真”,从而立德树人。同时提出遇见海淀,我们一道:把“头顶的山”,化为“远方的路”。学科基地的建设,让海淀项目的推广应用扎根落地,将五个微项目再聚焦,将精准教研与双新融合,争取呈现鲜明的学科基地建设的特色成果——相约在更宽阔的地方。
崔海江主任对老师们寄予了希望,希望老师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文本”教材,关注“课堂”,落实课程标准。课堂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现有的水平为教研起点,用文本教材育人达到师生双向发展。
今天草场教研中呈现的《长方形的特征》这节课,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为关键能力,认识图形的对边关系,培养学生发现图形的对称美、方正严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崔主任提出项目的真正落地,老师们要真学习、真实践、真赋能、真创新。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想方设法获取知识,形成方法,让这样的学习成为学生数学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最后,希望石家庄市的老师们能够汲取海淀项目营养和工作理念,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牛玉玺主任用“感动,幸福”诠释下午的时光。草场团队的精准教研非常精彩,草场已经实现了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通过教研赋能、机制赋能进行学科教研基地校建设,促进每位老师在项目中专业成长。第二个转变,教研从基于经验到教研基于证据。教研时观察有维度,评课时分析有证据,基于实证数据对课堂进行诊断,分析改进,使得评课更有价值,更有效果。希望草场街小学在接下来的研究中以继续以教研、机制赋能学科教研基地校建设,用数学学科辐射其它学科,真正实现海淀项目的本土化落地。
宋辉副所长用5个感谢,感谢了各位专家引领区域项目式研究。同时指出今天的区域展示能够基于现实情况,借助海淀项目作为养料,开出了自己的花、结出了自己的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时刻保持与时俱进、开放思想,从而找到方向。校本课程的研究应遵循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协同性,引领老师专业拔节成长。 最后,给出了四点建议:一是用育人素养、课程标准和教师需求检验5+M+N的教研课程;二是教研主题求精、求真、求准、求实;三是明确现阶段成果,在牛主任的帮助下点燃、引领、发展下一步规划;四是引用窦桂梅校长的三句话:“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帮助教师建立教育情怀,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本次活动桥西区分享了石家庄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推广应用建设经验,展示了实验区和基地学校成果落地转化的阶段成果,促进海淀项目在各学科教研基地的融合转化,实现了本土化创新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了首席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团队建设做出了榜样。
在与海淀项目共生共长的日子里,我们有着沉甸甸的收获,既有教科研的成长,又有不断创新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手牵手一起到更宽阔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