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5日,宜昌VIP国窖之旅到达汶川映秀镇。
映秀镇地处阿坝州南大门,距成都78km,是进出九寨沟、卧龙、四姑娘山的必经之地,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15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震中就位于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我们走进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迎风飘扬。在这片废墟上,东倒西歪的建筑让人的心情异常沉重。一座时钟雕塑将时间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那一刻也被称为“汶川时刻”。
据资料记载,2006年10月,因修建紫坪铺水库,原先位于汶川漩口镇的漩口中学,迁至映秀镇。当时校园总投资6500万元,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有学生1527名,教师133名。这所学校过去教学质量非常高,不少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等学校,是阿坝州的一所重点中学。在当地人眼里,谁家的孩子能够上漩口中学,就基本上等于迈进了大学的门槛。然而,就是这座小有名气的中学,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彻底被毁,不仅学校的教学楼和宿舍楼等建筑严重受损,大地震造成了43名学生、8名教师、2名职工、2名家属遇难,27名学生、2名教师严重受伤,其中3人被截肢、12名学生成了孤儿、造成21个单亲家庭。
映秀镇是震中和重灾区,全镇大部分房屋倒塌,到处山体滑坡,造成停水、停电,通讯、交通中断。到5月14日下午,全镇仅有2300多人生还,并且有1000余人伤势严重。(注:截至2008年9月25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其中汶川县15941人遇难,34583人受伤,失踪7930人。汶川映秀镇的遇难人数为5462人)
地震发生后,各级党委、政府对漩口中学极为关心。5月16日在成都市三所大学复了课,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全校师生于2008年7月迁移到山西省长治市过渡,并于2011年3月返回汶川映秀七一中学。新的中学坐落在镇外黄家村,是由吴良镛院士设计,中央组织部特殊党费4654万元全额资助修建,它被命名为“七一中学”,铭记着党对映秀的关爱和深情。
如今,映秀漩口中学遗址已被保护起来,成为那场特大地震的见证者之一,并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他一直牵挂的映秀镇。当天上午9点30分,总书记来到漩口中学遗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总书记叮嘱:“一定要把地震遗址保护好,把映秀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接待我们的讲解员马容霞,是汶川地震的亲身经历者,当年她才18岁,她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汶川特大地震时,在漩口中学发生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漩口中学只是一个缩影,在整个汶川地震中,这些大无畏的抗震救灾精神激励着全国人民奋发向上,英勇不屈。映秀的重建历程充分展示了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精神。映秀灾后重建的巨大成就放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身处映秀,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深深地激发着广大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
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恢复重建,涅槃重生。15年后的映秀,映照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勇气,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地震遗址的时钟雕塑,默默地讲诉着无法忘却的记忆。
地震发生后,四川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段禹农根据漩口中学一班级破裂的时钟,创作了“汶川时刻”。这是一面汉白玉雕刻的时钟,在破碎的表盘上,时间永远的凝固在了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这也成为纪念汶川大地震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5月12日下午2时28分,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实验楼内,学生正在上课,师生们突然感到教室发生剧烈抖动,而且越来越厉害。正在5楼上课的方杰老师立即大喊:“地震了,同学们快跑!”一步冲向教室门口,死死顶住因晃动而即将关闭的防盗门,以便同学们能够尽快逃出。实验楼最终倒塌,方杰老师被永远的埋在了楼层中。
英雄,英雄!英雄永远活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