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是端午
插艾叶,悬菖蒲
粽子香,香漫谷
龙舟下水来战鼓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称"端午节”,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 ,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利用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儿童视角了解和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及节日习俗,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过一个有意义而难忘的传统节日。鼓楼巷幼儿园在端午节到来之际,全园开展了“端午良辰美景,‘粽’有千种风情”端午节系列主题活动。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纪念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而深入人心。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下了《离骚》、《九章》等著名诗篇。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习俗,都与之相关。
一个个有趣的端午习俗,一则则动人的历史典故,让孩子们了解了端午节的来历及意义,更了解了我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孩子们也用自己的笔触表达了对“端午节”这一民俗节日的了解和内心感受。
端午将至,孩子们通过绘画、手工等多种形式表达对节日的认识。编五彩绳、做香包、画粽子、制飞花令、做端午手环等,通过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体会端午文化中蕴含的丰富多彩的艺术美 !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鬓”。五彩绳又叫五彩丝,是端午吉祥物兼装饰物,有辟邪的作用。孩子们自己编花绳,制手环,作为互相交换礼物,想亲手为同伴戴上承载着美好祝福的五彩绳和手环,祝福大家都能健康成长。
编花绳
制手环
药香祛灾气,香囊藏吉祥。孩子们亲手制作香囊,将艾草、菖蒲、白芷等药材放入小小的香囊中,共同寻回传统节日。
做香包
小朋友们通过绘画、裁剪、装饰制作了粽子,来表达她们对端午节的祝福。
画粽子
飞花令,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孩子们动手制作飞花令,猜字谜,一起感受诗词文化中的端午习俗。
制飞花令
插艾草是端午节的特有风俗,它专属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小朋友们将艾草做成精致的挂件装饰,悬挂在幼儿园及活动室的门口,寓意健康平安。
做艾草装饰
龙舟,是一种竞渡用的以龙的外形来设计的船。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以祈求福佑、风调雨顺、事事如意。通过赛龙舟表达人们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同时也是休闲娱乐的团体活动。孩子们了解了龙舟的由来之后,尝试用积木搭建龙舟,在孩子们齐心协力的配合下,一个个形状各异、各具特点的龙舟就搭好了。以此游戏的形式体会端午文化带来的快乐。
龙舟飞渡,鼓声雷鸣。孩子们一起化身为龙舟小选手,开始了热火朝天的赛龙舟游戏,在浓浓的比赛氛围中感受这项传统活动带来的喜悦,同时体会游戏中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
"五月至,天地交泰,五毒醒,不安宁。清五毒,衹猷并茂,升祺骈福。"五毒包括蛇、蜈蚣、蝎子、壁虎和蟾蜍,每种动物都有不同的寓意。投五毒,其意义在于驱除"五毒"。孩子们投五毒,寓意驱除五毒,让自己平安顺遂。
手指谣、小律动等形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端午习俗,既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也能更好地感受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小班的小朋友表演了手势舞《过端午》,儿歌朗朗上口,含祝福之意,给大家送去充满童趣的节日祝福。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的感受端午的习俗,孩子们走进南稍门社区,参加了社区的“粽香沁人心,浓浓端午情”庆端午主题活动,为社区的老人送上了充满童趣的儿歌和手势舞表演。社区的爷爷奶奶教孩子们一起包粽子,孩子们也将自己亲手编织的花绳作为端午节礼物送给了爷爷奶奶们。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为社区老人送去了一份充满童趣的祝福!
“五色新丝缠粽角,一束艾草满苑芳”。孩子们和家长们亲手折粽叶、填粽米、裹叶子、扎草绳,包出一只只清香四溢的粽子。孩子们包粽子,品尝粽子,来感受美食韵味下的传统文化底蕴。
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着我华夏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孩子们着装汉服,念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汉服是华夏五千年传统服饰文化,浓缩了华夏文化的工艺和美学,款式典雅,色泽优美,传承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小朋友感知汉服的美,弘扬传统文化,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了一场穿越之旅——汉服游园会,以此深入了解我们民族独特的传统民俗礼仪!
园长妈妈给小朋友们送上了节日的美好祝愿,老师们给小朋友们点朱砂,寓意平安顺遂。小朋友们身着华丽汉服,走廊桥,赠礼物。孩子们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体会传统文化节日带来的喜悦之情。
浓浓粽叶香,悠悠端午情。通过端午节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了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了老师和孩子们的爱国情感,让大家提前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端午节将至,鼓楼巷幼儿园祝所有小朋友、大朋友:
端午安康!
万事顺遂!
文字:马丽兰
图片:冯景
审核:李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