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背景🎬
故事地点:中三班教室
故事作者:东升幼儿园 董倩倩
故事主人翁:蔡家业(4岁半)、万语晴(4岁)
在一个午休起床后的下午,李老师像往常一样,边照看孩子们饮水边帮女孩子们扎辫子,李老师在给胡佳音小朋友扎完辫子时,蔡家业小朋友一直在旁边观察,然后小声跟李老师说“老师,我会给洋娃娃扎辫子,我想帮小朋友扎辫子”听了她的话,在一旁的我马上回答她说“可以呀,那这里还有一把梳子,你试试吧!”。
故事实录一
我真的会给洋娃娃扎辫子
接下来我就观察她的步骤和动作,我发现她确实会把小朋友的头发梳顺,也知道用小手把头发一把抓住,但是她可能对皮筋的使用掌握得不好,她不会用皮筋一圈一圈的牢牢绑住头发。导致皮筋虽然套在头发上了,但是头发却绑不紧。
就这样,我就以为蔡家业小朋友其实是不会扎辫子的的,只是她自己觉得自己会,我就继续开展我下午的教学活动了,没想到这个时候蔡家业来找我了。
蔡家业:“老师,我会给家里的娃娃扎头发,是她的头发太滑了,我绑不紧”
故事中的儿童
幼儿其实对成人的世界非常感兴趣,比如很多幼儿两岁左右这个阶段就非常喜欢穿大人的鞋子,作为教育者我们知道这是好奇心驱使,想要探索大人世界,逐渐完善自己的心理认知能力。而模仿有的时候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自我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孩子的模仿行为,其实从他们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式。蔡家业小朋友也是一样,她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着我们大人给洋娃娃扎辫子,这一过程就是幼儿自我学习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发现蔡家业小朋友主动提出帮助老师,成为老师的小帮手,扎辫子能提高孩子的劳动动手能力,让她体会认真劳动带来的快乐,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和为集体服务的精神。
故事实录二
更长的头发我也要学会
接下来几天的午休起床后,好几个女孩子都说想学扎辫子,我便给予他们支持,让她们互相给对方扎辫子,当然,她们大部分都还不太会,这个时候蔡家业小朋友就是他们的小老师啦。
有了专门用来练习扎头发的区角,很多孩子们都进去练习起来,当然蔡家业小朋友也是非常喜欢来这里练习。
在她们练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蔡家业小朋友扎较短的“头发”的时候很顺利,但是扎较长些的“头发”的时候,发尾就不能顺利的拉出来。
蔡家业说:“这个头发太长了,我的洋娃娃头发没有这么长,我不会扎长的头发,我要练习长的”
柳欣怡说:“我还不会扎辫子,我就练习短的”
蔡家业:“我可以教你,我们一起来练习吧!”
听了她们的话,我自己才发现,我无意投放的参差不齐的“头发”,孩子们居然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
于是,我便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投放了四把“头发”。设置成1234四个关卡,让小朋友们闯关,通过一关后再去挑战下一关卡。
故事中的儿童
蔡家业在游戏中,为了获得成功,她不断尝试,坚持练习,由此可以看出她在探究过程中的主动,坚持和专注,她也是会遇到困难的,在绑较长辫子的时候,当时的她是不能顺利完成的,但是她并没有放弃,而是主动练习,挑战更难的一关,甚至她还当起了小老师,教其他不会扎辫子的小朋友,充分提高了她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故事实录三
我会编麻花辫啦!
通过一段时间的游戏练习,蔡家业小朋友已经可以做老师的小帮手,帮小女孩们梳简单的辫子了。你们看,她梳得多好呀!
在帮万语晴小朋友梳头的时候,新的挑战又来了。
万语晴:“我妈妈帮我扎的麻花辫,我喜欢麻花辫,我想扎两个长长的麻花辫!”
蔡家业:“我现在还不会扎麻花辫啊!”
过家一会儿,蔡家业找到我说:“老师,你可以教我编麻花辫吗?我想学。”
听了她们的对话,我便给予他们支持,在区角里对感兴趣的小朋友进行了麻花辫的教学了,果然蔡家业小朋友是学的最快的。她是第一个挑战成功的。
蔡家业小朋友学会编麻花辫后的第二天午休起床,她便去帮万语晴小朋友编麻花辫,不出所料,她成功了!
故事中的儿童
幼儿的每一次尝试都是对已有经验的挑战。在蔡家业帮万语晴梳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万语晴小朋友提出要编麻花辫的要求,当蔡家业小朋友接收到这个她能力范围之外的挑战的时候,虽然从蔡家业小朋友当时的语气中我们听出了一丝丝的挫败感,但是她并没有就此停止,她又一次主动找到我,要求我教她,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她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乐于学习与探究,面对困难并挑战困难。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学习探究与练习,获得了具体的体验和积极的经验。
教师反思
游戏中幼儿的探索和学习源自他们对游戏的内在动力,蔡家业小朋友就是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编辫子这件事情非常的感兴趣;游戏中幼儿也发生了丰富而深刻的学习,蔡家业小朋友不仅大胆思考,而且努力学习技能,所以她的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游戏中得到了提高。
我们常常会为每天带幼儿玩什么而范难,其实,只有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基于他们的经验,才能有效的进行游戏活动。所以就连我平时想都没有想过的让孩子自己扎辫子这件事,只需要投放简单的材料,都能让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陈鹤琴专家指出,“做”就是“劳动”,在做中学,编辫子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而劳动与“科学”“创造”“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息息相关,具有生产性、创造性、关系性的劳动方式是共同合作、共享利益的劳动,而非“劳役”,是“自然和社会”教育的过程。
所以,本次“辫”形记活动,虽然看起来像是幼儿在做一件还没有到他们这个年龄段能力范围的事情,但是其实这是一次自然和社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