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组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日甘甜》主题教育案例

创建于2022-11-15 阅读925

主题起源:

       甜,是人类本能寻觅的一种味道,除了舌尖味蕾记下的欢愉,甜更让人动容的,还有一种由心而生的幸福感,吸引着人们去追溯甜蜜的源头。在植物界甘蔗是很另类的存在,甜蜜是甘蔗一生的事业,它以自己的身躯为容器,吸取所有的养分,把地上的阳光和雨露,地底下的水分和肥料,全部转化储存,用根,用叶,用身躯,酿造出甜蜜的汁液。这么富有探究价值的甘蔗,老师抓住可贵的机会,利用种植园中的甘蔗开展了一次别样的“秋日甜蜜”甘蔗主题活动。

《“蔗”里发现》

  等啊等、盼呀盼,幼儿园里的甘蔗终于成熟啦!为了让孩子们更多的亲近大自然、体验种植和收获的快乐,这天我带着孩子去观察植物园里的甘蔗,就听到有两个孩子在讨论“哇,好多竹子”“不,不是竹子,是甘蔗,蔗能吃,竹子不能吃”“你看它长长的,是竹子。”“竹子的叶子很小的。”带着问题我们的《蔗与竹的碰撞》教育活动诞生了。

  调查表很好地打开孩子求知的门,通过观察总结,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都得到发展,竹子、甘蔗的常识也深深印在心里。

  小朋友还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记录等形式初步感知甘蔗的形状、叶子、颜色等。

《“蔗”里烦恼》

  秋天是广东人煲竹蔗马蹄红萝卜糖水的季节,班上决定砍蔗煲糖水,老师就带几个孩子去砍蔗,孩子们不会弄刀,但是又想他们体会收获,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他们就用拔的方法,结果有两个孩子被甘蔗叶子上毛绒绒的东西刺手了。

       问题来了,怎样避开这些东西呢?《砍蔗小能手》就诞生了,老师让孩子想想办法,很快孩子就在纸上画出多种方法。

01:05

《“蔗”里很甜》

  历练成糖,是自然赋予甘蔗首要的使命。自先秦有文字记载以来。历代发展榨汁制糖法,古代的劳动人民怎么将甘蔗变成红糖的?从榨汁开始,我们一起学习古法红糖的熬制方式吧,见证从甘蔗到蔗糖的嬗变历程。

《古法熬糖》

《甘蔗糖水》

  甘蔗还有什么吃法呢?我们又在老师的带领下捣鼓起来。

《“蔗”里有识》

  甘蔗还有许多孩子想知道的知识,糖虽然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但过量食糖会使我们的健康带来哪些危害?“甘蔗变红了能吃吗?”“我们国家有多少种甘蔗?”“甘蔗结构”等,他们的疑问,在秋日甘甜的解锁和践行过程中,孩子们都能找到正确答案。

《“蔗”里有宝》

  甘蔗浑身都是宝,汁可以制糖外,蔗叶晒干了,既是易烧的燃料,榨汁剩余的蔗渣,可以用来做有机肥或尝试来做造纸。

  第一次制纸,谭乔玮说,把蔗渣捣碎就可以制纸了,实验证明是不行的。虽然失败但是也为这位小帅哥点赞,赞👍他乐于思考。

  大家都说这是“谭乔玮纸”。

  第二次制纸,网上搜索蔗渣制纸方法,原来要煮过才能破坏蔗渣里的纤维,我们拿到小厨房煮了几个小时,老师再次实验制纸,还是不成功,小朋友说这是“莫老师纸”😅

00:13

  总结失败原因,是蔗渣不够细腻,太粗了。

  第三次制纸,经过前两次的失败,我们把蔗渣泡了几天的石灰水,洗干净后用破壁机打碎。

  由于没有太阳,我们放进烤箱里烘干,终于成功制作一张“大三班的纸”。😂😂

  老师教育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引发幼儿新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自主探究,思考,面对失败能积极找出原因,挑战自己,获取成功,让孩子更有自信。

反思与分析:

  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活教材,是孩子们最大的探索乐园,也是孩子们最丰富的游戏伙伴。“秋日甘甜”主题教育里老师从“哇”时刻发现孩子对甘蔗感兴趣,及时抓住教育锲机,多元化生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活动中教师始终遵循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把握幼儿的学习特点,充分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从“观察甘蔗-了解甘蔗-品尝甘蔗—体验甘蔗榨糖—分享蔗糖”中多感官获得关于秋天里甘蔗的直接经验。

阅读 9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