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专家引领 助推教研——第九小学“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与其它学科融合理念的教学探究”课例研讨活动

左手右手
创建于2023-06-10
阅读 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义务教育新课程倡导多学科融合观。2022年4月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也提出了“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的课程设计原则,指出“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也基于“双减”背景,第九小学“小学美术与其它学科融合理念的教学探究”课题进入研究中期,6月9日下午,课题组邀请市教研室美术教研员韩俊天老师,兼职教研员第五小学美术教师刘建兰,莅临九校深入课题课例研讨活动,以促进课题研究纵深发展。第九小学校长张双涛带领课题组全体成员全程参与教研活动。

精耕细作   课堂展示

  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相渗透和融合,是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充分体现了学习过程中的多元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次课题课例研讨活动上,第九小学美术组任慧老师和汪晶老师带来了两节美术与其它学科融合的典型课例。

  任慧老师带来的课程是人美版五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在课堂中,通过作品《曾侯乙墓编钟》《三彩骆驼载舞俑》引领学生感受传统工艺与科学的内在联系,探寻作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性;通过绘画作品《下楼梯的女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感受绘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艺术创作可以表现科学知识,科学也可以指导艺术创作。

      艺术家借助科学使科学艺术化,科学反过来又哺育了艺术。共同基础就是人类的伟大创造力。

  汪晶老师带来的课程是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汉字的联想》,本课教学是小学美术与语文融合的一个课例,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它书写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通过观察、分析汉字象形表意的构形特点,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体验用汉字为题材进行水墨画的创作乐趣,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专家引领  助推教研

  课后,刘老师肯定了课堂的完整性和结构设计,并针对《艺术课程标准》提出改进的建议,给执教老师提供了更广阔的课堂思路。

  韩老师对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的点评,提出精准精练的教学环节、生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中的亮点都给与极大肯定,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感受也谈了不同的看法。 

       

  最后张双涛校长首先感谢韩老师,刘老师的精彩点评和寄语,也对课题组老师提出期望:“美术老师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就应有一桶水。课例展示,不仅展示一名教师的美术素养、文学素养,而且还体现了教师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鼓励教师应从网络、视频和书籍上多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观万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此次研讨活动,通过专家引领,必将会激发美术教师对融合课堂教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对课题组今后的研究高位发展指明方向,为学校的美育教研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图   片:赵瑞雪

编   辑:任慧    孙焱

初   审:通拉嘎

复   审:辛海清

终   审:张双涛

阅读 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