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探索“大单元”,共酿“大智慧”。在双减背景下,为了聚焦课堂提质增效,让数学教师们更好地把握课标、驾驭教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城北学校数学组于11月15日举行了教学质量月之“大单元教学”设计与研讨(资深教师示范课)活动。
窗外寒风袭面,室内暖意融融,寒冬也阻挡不了老师们研讨教学的步伐。
一数组陈乐老师
——《加减乘除是一家》
陈老师的课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巧妙的将本堂课设计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用一句简洁的乘法口诀“四五二十”引出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第二个环节围绕核心问题“加、减、乘、除之间有什么联系?”来展开探究,对他们之间内在的联系进行一个知识整合,打通四种运算之间的六种关系,使得学生对四种运算有一个相应的全面的认识,逐步培养了学生综合和系统化的思维能力。最后一个环节陈老师由核心问题:“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来引出,让学生谈一谈在本节课上的收获。
虽然本节课用到的所有知识都是旧知,但现在将他们整合在一起却让学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帮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学习经验,整堂课下来,不仅仅是学生,听课的老师们也是收获满满。
二数组黄德霞老师
——《搭配》
黄老师用城堡闯关的设计引入,让学生利用1和2组成一个两位数来揭开大门的钥匙,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一个个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解开闯关成功的密码。
在闯关的过程中还让学生通过写一写、连一连等活动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排列和组合规律的过程,将两类事物进行对比,感悟两类事物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整个自主探索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数组李赛花老师
——《认识分数》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李老师从平均分蛋糕这种实物感知行为入手,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分数产生的前提是平均分,通过一个图形去表征、去认识分数,抽象出分数的数字符号,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等实践操作活动,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从而比较多种不同情况下分数的大小。
李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发扬了学生的个性,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这样在开心融洽的环境下学到了新的知识。
四数组唐英老师
——《数量关系》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唐老师打破以往的上课模式,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开启了这次数学之旅,真正的做到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学生自主编题后唐老师再收集课堂典型素材,整体呈现学生典型作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揭示六种常见的数量关系,在对比沟通中逐步抽象乘法模型,最后结合积的变化规律感悟数量间的关系,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
五数组李熠熠老师
——《方程的意义》
李老师用孩子们所喜爱的动画引入课堂,将天平直观的展示出来,让学生得出等式和不等式,再进一步通过分类找出方程并且认识方程的特征。从而更深层次使学生理解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整堂课中,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兴趣浓厚。
李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习新知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探究总结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六数组李栋材老师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李老师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产生学习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化的内需,沟通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关系,灵活地使用转化方法。同时,在求命中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更多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实际含义,让学生体会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和价值。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了更好的总结本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数学教学,本着“教”与“研”结合促提升的原则,数学组老师们在示范课展示后,展开了深度的交流与研讨。对老师们在学情把握、教材理解、大单元教学模式运用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又对某些教学环节的处理和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捕捉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新课标”的学习与落实,“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这些资深教师们深入思考、大胆尝试,推动了“新课标”在课堂上落地生根,也为“大单元教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数学组的每位老师会对大单元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认识更加深刻,研究更加深入,也会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中,享受到数学文化给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