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源自清代《张氏医通》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药物以辛温散寒的药为主调配而成,分别在头伏、中伏、三伏的第一天将药膏贴于后背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以提升阳气,最后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
01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是用特定的中药贴在特定的穴位上,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去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
在人体有些药石不到的穴位,比如膏肓穴,在人体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是个微妙的所在,下面是肺,此处针不能刺,成语“病入膏肓”里,说的就是病情发展到膏肓这里,汤药到达不了,就很难治了。但用穴位贴敷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为什么三伏天敷贴效果最好?
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阳中之阳,午时是一天中的阳中之阳,中医认为,这一时辰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肺脏气血通畅,药物易于深达脏腑,是治疗肺脏疾患的最好时机
此时进行敷贴治疗,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汗腺渗透吸收,因此用药后吸收得最为彻底。
尤其可以大补阳气(脾阳、肾阳、心阳、肺阳等)、温通经络、祛寒化瘀等。还可以治疗:鼻炎、支气管哮喘、久咳、感冒、脾虚胃寒性消化不良、宫寒、痛经、肾阳虚性手脚冰凉易拉肚子、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
03为什么冬病要夏治?
“冬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
“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中医认为天人是合一的。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哪些人需要三伏贴?
简言之,患有“冬病”的人群需要行“三伏贴”疗法。所谓“冬病”指好发于冬季或冬季易于加重的一系列相关病证,基本临床表现为虚寒症状,如怕冷、四肢冰凉、遇冷加重等。主要包括呼吸道疾病、脾胃病、骨关节疾病等,以呼吸道疾病为主,且效果最好。
二、根据病情、体质,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配合中药内服、针灸、艾灸等其他中医特色治疗项目,治疗下列疾病:
① 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体虚易感、体虚久咳等
② 脾胃病:慢性胃肠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虚寒性疾病
③ 妇科疾病: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④ 虚寒性疼痛性疾病: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膝关节痛、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⑤ 手脚发凉、畏寒怕冷、免疫力低下、小儿营养不良、发育缓慢等虚性疾病等
哪些人不可以贴敷?
① 孕妇、两岁以下儿童
② 患有以下疾病者:恶性肿瘤、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局部皮肤破溃、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等
③ 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发作期。
什么时间贴敷效果最好?
初伏: 7月11日(阴历五月二十四)
中伏: 7月21日(阴历六月初四)
末伏: 8月10日(阴历六月二十四)
三伏贴期间需要注意啥?
① 贴敷期间不要吃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贴敷当天不要游泳,剧烈运动。
② 贴敷时间,成人半小时~1小时,儿童15分钟~半小时。若贴敷后疼痛、瘙痒等皮肤刺激症状明显,难以忍受时,应立即取下药膏,不拘泥于时间。
③ 穴位贴敷后,一般无特殊反应,贴敷后会出现皮肤潮红、发热、偶有疼痛,去药后1-2天部分病人穴位上可能出现水泡,此时请不要担心,属于正常现象。(尤其是对老年人,久病不愈的哮喘患者等,通过发泡的治疗,来年冬天您的病会明显减轻(减少),因此一定要坚持治疗)如出现小水泡,不用处理,大水泡可及时消毒或去医院处理。
为啥来咱这儿贴?
“三伏贴”疗法敷贴时间、辨证、选药选穴,环环紧扣且同等重要,每一项都不容忽视。敷贴也要注意相关禁忌,才能保证疗效。
1专业手法
太平卫生院中医科大夫,多年临床经验,利用专业知识,结合传统手法进行施治。
2辩证施治
经中医把脉辩证论治属虚寒症后,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相应的穴位,正所谓“辩证选药,辨病选穴”,使药效发挥到极致,以达到预防控制的疗效。
3王牌药材
地道中药材,所用中药材均是遵循“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而成,药材地道,足量足料,药效显著。
贴敷地址:
太平医院中医科(病房楼三楼)
电话:0537-5186563
联系人:孙宏亮主任 18375477788
李继伟主治医师 15163796120
收费:单次:60元;三次:150元。
孙宏亮主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