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汉剧艺术

Mr. Wu
创建于2023-06-19
阅读 2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习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高度评价,也赋予了文艺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保护汉剧文化,传承艺术精华,把优秀的精神食粮呈现给广大人民群众。

    一、闽西汉剧的起源

    闽西汉剧是福建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舞台语言沿用中州音韵、普通话。于雍正、乾隆年间从湖北、安徽、湖南等省流入闽西的皮黄剧种。旧称“乱弾”、“外江戏”,1933年定名为“汉剧”。因其艺术风格有别于湖北汉剧,新中国成立后,改称闽西汉剧。流行于闽西、广东客语、潮语地区和赣南等地,台湾、香港地区及东南亚客籍华侨聚集地也有它的足迹。被誉为“南国牡丹”。

    汉剧流入武平后,许多外地戏班纷纷前来演出。从清光绪到民国年间, 县内也办过一些戏班。据传,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山岐岭下村(今中山镇阳民村岐岭下自然村)艺人徐发龙曾经办过一个“小人班”(即由少年儿童为演员组成的班组)。民国十五年(1926年),由武平县十方镇鲜水村人林太平创办了“荣庆顺”戏班。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武平县东留乡人刘玄 子领头创办了“荣天彩”戏班。还有由武平县十方镇高梧村的梅龙嫂领头创办的“乐天彩”戏班。 

    在武平戏剧活动最为频繁活跃且有代表性的,应是中山镇。该镇不但是县里戏剧艺术的发祥地,也是戏剧活动中心。中山旧为守御千户所,乃官兵驻防重地,每逢重大节日和迎神建醮,都要请戏班来演出。因而每年都有许多外地戏班来中山演出,如广东的“老三多”、“新天彩”、“新华剧社”,福建的“春华园”、“赛桃园”、“汀龙剧社”以及两省艺人合办的“梅龙园乐社”等,四十年代初,广东“新华剧社”来中山演出后,因故封箱解散。该社名老生巫玉基、小生赖先等留在中山教戏度日。为中山培育了一批戏剧人オ,播下了汉剧种子。 

    1957年6月,武平县在中山、下坝业余汉剧团基础上,组成“齐鸣汉剧团”,有演职员40余人,次年改名“武平县汉剧团”。六十年代初,剧团扩充到 50余人。除整理演出传统剧目外,移植、改编、创作并上演的新剧目和现代戏近百台,涉足于闽西、闽南、闽中、赣南、粤东等地。上演的剧目中受观众热捧的有《三请樊梨花》、《刘镛打銮驾》、《大闹开封府》、《红衣公主》、《恩仇记》、《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尤其是《刘镛打銮驾》一剧,久演不衰,曾被称为“打不烂的銮驾”。 

    武平县汉剧团还创作生产了一批优秀剧目,大型汉剧《打赌成亲》、《触逆鳞》、《史碑案》、《闹人的红丝》、《春娘曲》、《蓝继子》、《走出围屋》、《定光佛缘》、《百姓镇轶事》、《追梦青山》等,并参加福建省各届戏剧会演,均获得优异成绩。 

    2006年5月20日,闽西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闽西汉剧的发展和创新

     (一)培养汉剧人才。作为国家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传,闽西汉剧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已经有了300多年的历史。目前面对汉剧后继无人、且人才很难留住的严峻情况。中心已经主动和梅州市艺术学校开展合作,开展人才定点培养,定向培养汉剧的接班人,回单位后由老一代的汉剧传承人进行指导,向汉剧人才队伍输入新鲜的血液。 

    (二)汉剧进校园。汉剧进校园,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汉剧的了解,是传承推介汉剧的有效方法。通过开展汉剧进校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使学生们形成对传统文化及艺术的认识。学习汉剧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美德,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与此同时,为促进汉剧的普及,拓宽汉剧传承发展的途径,中心撰写《校外读本》使宣传“有书可依”。 

    (三)创新新剧目。从汉剧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汉剧,其本身就是一个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过程,这正是汉剧发展、传承的文化精神,新的时代下汉剧面对的是新的观众和新的思想,汉剧想要在新的时代得到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创新,推出一系列新 的剧目去吸引新一代的观众群体。在思考如何推广新的剧目的同时,更要让新的剧目产生与旧剧目相同甚至更加深厚的艺术是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

    习总书记指出;“文艺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从文艺服务对象角阐明了党文艺原则的基本要求。党的文艺原则要求文艺成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人群众的事业,是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和长远利益服务的,离人民群众,社会主义事业便无法进行。所以,文艺要成为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和广大群众密切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我们戏剧工作者必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大中强调要增强“四个自信”,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的、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这深刻揭示了文化自信的定位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龙岩市武平县汉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 吴梅雄)

阅读 2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