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的理念,通过在“三伏天”时期选用“辛温、散寒、通经络”的中药贴敷于特定穴,对一些在冬季容易产生、复发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进行治疗。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此时人体的阳气也最为旺盛,人体皮肤毛孔张开最为明显,通过药物对穴位的温热刺激,使药效由表及里,透达脏腑,起到疏通经络、温经散寒、扶正培本、鼓舞正气、增加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三伏贴经典问题
1.为什么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其说法源于《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理论,从明清时候就已经开始成型,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2.三伏贴为什么能预防治疗很多疾病?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
3.三伏贴的机制?
也就是他的传导过程,局部穴位发热,刺激毛孔,让毛孔打开,使药物渗透吸收之后,顺着经络传导,直达病灶。从而起到调节免疫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4.冬病夏治只有贴敷吗?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场景,讲的是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贴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可见,除了穴位贴敷,冬病夏治还有很多手段。在临床上,冬病夏治的方法以穴位贴敷(即三伏贴)最为普遍,此外还有针刺、艾灸、理疗、按摩、泡洗,以及内服温养阳气的中药和食物等方法。其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虚寒体质。
1.呼吸系统疾病:三伏贴
(1)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肺气肿
(2)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
2.妇科疾病:
(1)痛经、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宫寒
(2)子宫肌瘤
3.男科疾病:阳痿、遗精
4.骨关节疾病:
(1)颈椎病或颈肩劳损疼痛处
(2)肩周炎
(3)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
5.免疫相关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6.胃肠疾病:如胃部、腹部胀满或疼痛、腹泻、腹部怕冷、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
7.小儿疾病:
(1)遗尿
(2)厌食、腹泻、面色差、个子矮小、抵抗力差
(3)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
8.亚健康问题:
(1)面色晦暗、体弱怕冷、疲乏无力
(2)失眠多梦(虚因)
“三伏贴”禁忌症
1. 贴敷期间尽量避风尤其是空调冷风,注意防寒保暖。2. 贴敷期间适量增加饮用温水,清淡饮食,忌烟酒、不吃生冷寒凉、辛辣、油腻食物、海鲜、发物(如:虾、蟹、蘑菇等)。3. 贴敷期间尽量不要大运动,以免贴敷胶布脱落影响疗效。4. 贴敷取下隔三小时后再洗温水澡,贴敷处用清水冲洗即可,不要搓揉,不宜用肥皂和沐浴液。5.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一定时间会自行消退,不需要处理,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6. 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清除局部残余药物,禁止抓挠,一般可自行痊愈。7. 若皮肤出现水泡也是三伏贴的常见反应,可让其自行吸收,如水泡破溃,注意消毒,防感染,破溃处难结痂者请立即到医院处理。
2023年三伏贴时间表
(引伏)第一次贴敷时间:2023年6月21日—7月9日。
(初伏)第二次贴敷时间:2023年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第三次贴敷时间:2023年7月21日—7月31日。
(中伏)第四次贴敷时间:2023年7月31日—8月9日。
(末伏)第五次贴敷时间:2023年8月10日—8月19日。
注:一般推荐早上8时—12时贴
预约、咨询电话:
黄大夫:18219825397
路大夫:15393245308
陈大夫:15352321031
刘大夫:18193285958
张大夫:18193296768
杨大夫:15025848632
魏大夫:19893226848
张大夫:18152203479
贴敷地点:寺子川乡卫生院住院部二楼中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