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智慧、筑梦未来——许昌市东城区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及骨干班读书分享活动

萤火虫
创建于2023-06-17
阅读 27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6月15日,许昌市东城区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及骨干班开展了传递智慧 、筑梦未来为主题的读书分享活动。本次活动由东城区初中历史名师工作室及骨干班班主任郭会老师主持,工作室及骨干班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分享会。

       活动伊始,工作室主持人郭会老师提出明确的读书要求,鼓励大家多读书,读好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老师们以书为友、以学增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其中,聆听彼此的读书心得,感悟读书与分享的快乐。

       李鹏举老师率先分享了统编教材的编写顾问、复旦大学教授金冲及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他从作者简介、内容简介、选书缘由三个方面娓娓道来。他提到《史纲》最大的看点还是作者参阅了大量他人无缘与面的内部资料:比如毛周等领导人的会谈记录、一些当事人的未刊日记或口述记录。李老师表示,作为地区中考模拟试题命题人,史学著作中的一手史料对自己出题很有帮助。他以研究者的态度和方式去读书,不仅是接受作者的观点,还对这些观点进行筛选、评价并为己所用,可以看出他丰厚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张玉杰老师分享的是金冲及教授《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没有情感的历史,很难真正有价值。”所以金老用了百万字大纲式的讲述一部有个人情感的现代史。张老师表示印象最深的是史料和细节非常丰富,征引了很多极具价值的一手资料,堪称一本详实版的教材。初读下来,对新中国成立后前三十年的历史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同时她感慨到“事非经过不知难”,很多事后看起来非常明白的事情,当局者会迷茫,周围环境瞬息万变,充满不可捉摸的未知数和变数。处在这种情况下,肩负巨大责任的决策者的难处可想而知,“知其艰辛、知其不易,方知今日应倍加珍惜”。最后她表示读书使人没有畏惧感,今后要一如既往的坚持读书,增加见识、提升素质,增长智慧。

       张兵晓老师分享的是考古专家许宏教授的《最早的中国》。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跟随着考古队长走进三千年前东亚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领略深层次的人文历史溯源。他让我们看到史书记载的“夏商之际”中原文明的发达和影响力。“中国”二字由何而来?最早的中国诞生于何处?华夏第一王都在哪里?二里头遗址和文献中记载的夏朝是何关系?在这里我们找到了答案。“寻梦之旅”“雾里看花”“海纳百川”,兵晓老师侃侃而谈,让我们领略到了早期中国文明的恢弘壮阔。从汉唐到明清,从何尊、《尚书》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曾经被打败,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泱泱中华,万古江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

         郭会老师推荐的是史学耆宿许倬云的《万古江河》。首先,她分享了一些读书的方法,提到了史书涉及到的新理念对我们教学的帮助。接着,具体介绍了这本书:许老写史格局辽阔,如在半空鸟瞰,在他的笔下,中国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到何处去,《万古江河》给出了答案。她在分享感悟时表示:这本书是微观历史与宏观历史的结合,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是文化发展与历史整体的融合。我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源于对过去的了解,对未来的笃信。从这本书中我们找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思想渊源。中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和视野传承过去,把握未来。中国文化正如万古江河,川流不息。万古江河不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尹翠丽老师分享的是四川大学教授王迪的《碌碌有为》,首先,她介绍了这本书的特色:与研究宏观大历史的专著不同,这本书以微观历史的视角切入,另辟蹊径,展现了普罗大众创造的历史,从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中,真实地再现了大时代的转折与颤栗。上卷主要关注人、日常和文化;下卷主要关注家、群体和法律。上下卷基本涵盖了微观历史层面人类生产生活的全部,既能看到微观历史下的人间烟火,又能看到宏观历史层面的形而上学。尹老师谈感想时提到:历史既是大人物的历史,也是普通人的历史。普通人是大概率不会一鸣惊人的,但正是一个个小人物的碌碌无为,才成就了大人物的碌碌有为!这本书让我们通过历史的细节,更好地感受到一个鲜活、有温度的中国。历史离我们很远,又很近。

       褚占超老师分享的是自由作家郭建龙的《汴京之围》。这本书全面还原了从北宋末期到靖康之变的全过程。二重证据法是最具历史学科特色的一种科学方法,褚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讲述了自己的所感所得:他将研学实践和阅读史书所得相结合,得出真实可靠的历史结论,还原历史真相,以此培养了学生的证据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褚老师表示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心目中的全部历史,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不断探索,打破这一误区,引领更多极具天赋佼佼者进入这一研究领域。

      岳培红老师推荐的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的《清史三百年》。这本书仅用二百余页,八万多字做成一部清代通史,是名副其实的“大家小书”。从崛起到建立全国统治、从康雍乾盛世到清中期的衰落,再到晚清大变局,既从宏观层面勾勒了清代三百年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历史发展,又从细节方面对清史以及中国近代史中的关节点和重大课题逐一进行细致的研究、论证。本书还提点读者和研究者关于历史研究的科学方法,如在前言末段点明必须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要把思想的光芒照射到史实上。”岳老师表示:除了读到历史知识,历史方法,她更多的是感慨于戴逸老先生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及以自己的学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并表明今后要榜样为灯,追光前行。

       范文欢老师分享的是威尔·杜兰特的《历史的教训》,她从作者学者生涯、作品内容、市面上对于作者的评价及个人对这些评价的反思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享了自己从这本书中吸取的智慧和人生启示,并立志终身学习,终身求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教育事业奉献一份力。

       周志鹏老师分享的是国学宗师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首先,他对于读什么样的书给出了建议: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要有专业理论,又有具体事例论证。钱穆先生的这本书用五个篇章把中国政治的大概框架讲得一清二楚,读起来“干货满满”。他在分享感悟时提到:古代制度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必然存在一定的弊端,一定是有局限的、甚至是落后的,但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任何历史都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出发才能正确的认识到古人的出发点和目的,并不能站在现在所谓的高度看古代。不能否定之前的制度,它有其存在的意义;他还提到最好的制度一定是适合于这个时代、这个国家和当下的人民,否则再民主也不行,中国不能照搬外国的制度,脱离了中国的历史,脱离了中国的文化,是难以正确认识中国的。

      老师们用心的阐述,深刻的感悟引起了大家强烈的共鸣,让参与的所有成员在享受精神盛宴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和集体的研学才能更好的促进成长。相信在这一平台的推动下,所有成员定能蒸蒸日上,为东城区教育再创辉煌!

阅读 27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