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在明朝为何是禁书一

凯歌
创建于2023-06-17
阅读 2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中讲,明代的四大名著是《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金瓶梅》,其中有一部在当时是禁书。是哪一部呢?如果让我们来选,大家可能会认为是《金瓶梅》,但实事上这部禁书却是《西游记》。

    为什么呢?当年明月分析说,《西游记》中有一个国家的君王尊奉道士,不理朝政,整天只想着长生不老,这一形象是在影射明朝皇帝,所以被禁。笔者赞同这一说法的。

    唐僧师徒沿途所经过的九个国家中,有三个与道士有关,分别是乌鸡国、车迟国与比丘国。三位国王当中,影射较为明显的是比丘国。

    比丘国王影射了明朝的三位皇帝。第一位便是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书中提到该国“原唤比丘国,今改作小子城”,这一细节不可略过。

    唐僧疑惑道:“既云比丘,又何云小子?”八戒道:“想是比丘王崩了,新立王位的是个小子,故名小子城。”唐僧道:“无此理!无此理……”

    万历皇帝即位时只有九岁,还只是个孩子,《西游记》刊印于万历二十年,“小子城”所指代的就是万历皇帝这一朝,所以比丘国的别名就是八戒所说之意。但称呼当时的皇帝为“小子”自然是会惹麻烦的,所以书中故意借唐僧这们师父之口来否定徒弟的话,是欲盖弥彰的写法。

    比丘国王所影射的第二位皇帝是神宗的父亲明穆宗朱载垕。比丘国王好色,而明穆宗的一大缺点就是沉迷声色,“游幸无时,嫔御相随,后车充斥”,也因此弄坏了身体,这与比丘国王的形象是完全一样的。虽然历史上好色并因此伤身的皇帝有许多,不能因此就简单认定皇帝好色就是在影射明穆宗,但比丘国王所影射的另一位皇帝是穆宗的父亲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把祖孙三代皇帝的形象集中在比丘国王一个角色身上,这样的设计是十分符合小说创作风格的。

    比丘国王所影射的第三位是嘉靖皇帝。明代有好几位皇帝都迷信方士、宠信道士,想长生不老,这在古代帝王中并不少见。但其中有一位,竟然听信方士之言通过摧残少女获取炼药原料。宫中的宫女首先成为受害者,以至于后来有十几个宫女乘夜晚皇帝熟睡之时,协力要将其勒死,可惜未能成功。经此事之后,皇帝为安全起见,改用幼女炼药,先后两次下令,第一次选八至十四岁三百人,第二次选十岁以下的一百六十人,实施如此令人发指之事的便是嘉靖皇帝。在故事中,比丘国王崇信道士,奉为国师,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听信国师之言,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作药引,这些情节其实就是嘉靖皇帝行径的变形。嘉靖年间还多次出现所谓的详瑞――白鹿。嘉靖十三年,河南巡抚天山献白鹿;嘉靖二十四年,永和王朱知焕献白鹿,嘉靖告于太庙;嘉靖三十七年四月、五月,总督胡宗宪先后献白鹿两只,由当时的大才子徐渭写表上奏,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赞赏,嘉靖告谢率极殿、太庙,胡宗宪因此还升了一级,而在《西游记》故事中比丘国的国师就是白鹿。

    比丘国的故事中《西游记》不算最精彩刺激的,情节虽较存在但闯关难度并不大,孙悟空一个人都解决了,因此给读者的印象通常不太深刻,但如果我们意识到那其实是明朝真实的历史的话,就能感受到作者良苦用心,看到当中的血与泪。

    而在这一难中,作者还作了一个有意的设计。孙悟空变化成唐僧前往王宫,国师提出要他的黑心,孙悟空施法术从腹中取出了一堆心,分别是:

    红心、白心、黄心、悭贪心、利名心、嫉妒心、计较心、好胜心、望高心、侮慢心、杀害心、狠毒心、恐怖心、谨慎心、邪妄心、无名隐暗之心,种种不善之心,更无一个黑心。

    写这么多心其实所围绕的中心是黑心。如果黑心指的颜色,但作者罗列了这么多心,其中只有前三种是按颜色来描述的,分别是红心、白心和黄心,天下间的颜色千千万万,为什么后面不再按颜色来写呢?因为红心、白心、黄心和黑心加起来是四种颜色,而此处是《西游记》特有的笔法之一,运用四的平方数。《西游记》中在重要的地方分别使用了一到十这十个数字的平方数,而每次使用的时候又都动了下手脚,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设计。作者在此处一共写了多少颗心?十六颗,刚好为四的平方数。但这十六颗心当中并不包含作者所要讨论的黑心,所以如果再加上黑心则又不是十六颗,这就是作者动手脚之处。

    在前面三颗心按颜色来描述之后,而后面所罗列的心则是按照品德属性来分的,这些心都是有缺点的,所以作者称其为“种种不善之心”。尽管这些心已经都很不好,但作者强调当中并无一个黑心,说明这些心虽然不善,但还没有达到黑心的程度。那么哪个才是黑心?后面孙悟空说到,国师的心才是黑心。从故事的角度来看,我们以为作者在写孙悟空法力高强,实际上作者是在咒骂嘉靖皇帝与其国师的黑心!

    所以,《西游记》不仅是故事,更是血泪的控诉!

    在明朝当然是禁书!

阅读 2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