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麦哲妈妈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环城二小四(4)班七色光中队 红领巾走家乡—“婺城 映像”

创建于2022-07-16 阅读568

  我非常爱我美丽的家乡—婺城金华,趁着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带着弟弟一起去寻访家乡的美丽风景,了解历史文化的变迁。

  金华古称婺州,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自三国吴宝鼎元年(公元266年)置郡,始名东阳,南北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改置金华郡,隋开皇九年废郡置婺州。金华山川秀绝,人杰地灵,金华市区的地势是两山夹一川,即位于北山(金华山)和南山(仙霞岭余脉)中间这块“金衢盆地”中部最富饶的土地上。明太祖朱元璋誉金华为“浙江之心”,一条婺江穿城而过,奔流不息的江水是金华的心跳。“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千百年来,婺江见证着时代的兴替、金华的古今。

  婺江,又名金华江,是钱塘江水系最大的支流,发源于磐安县龙乌尖,向西流至兰溪马公滩与衢江汇合。据光绪年间《兰溪县志》载,金华江原沿新周南界郭塘溪,循马达溪经下余村至今道,现已改经烟溪。干流上游和诸支流散布于黄土丘陵间;中、下游穿行于金衢盆地东部。上游东阳江是婺江的主源,又名东江。在东阳境内通称北江,流入义乌后,称义乌江,在金华城东接纳最大支流武义江,流经烟溪进入兰溪市境,于马公滩入兰江。河道全长194.5公里,流域面积678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53.4立方米/秒,年径流量53亿立方米,自然落差458米,水能理论蕴藏量2.37万千瓦。

  金华古城中以子城(俗称古子城)最为久远。古子城是金华的城市之根,也是金华悠久历史的见证,始建于唐昭宗天复三年(公元903年)以前。

至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钱镠兴建婺州罗城,此后子城作为军事防御线的功能被取代。唐宋时期,古城内府衙、庙宇、楼榭林立,古城格局逐步得以奠定,形成了子罗双城并置的格局。

及至明清,金华古城形成了“大城”的概念,这一时期,金华城曾多次修筑。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修缮府城,置垛二千五百五十四处,敌台十五座,庐五十间以守望。修筑后,有“两浙城池唯婺为首”之称。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载:“府城墙长一千七百零五丈八尺,高约二丈三尺,基宽近三丈,面广九尺多,垛高五尺”(按清制度量衡,1丈=3.2米,换算为城周长约5458.6米,高约7.4米,基宽约9.6米,面广约2.9米)。城门南有八咏门、清波门、长仙门,东南有赤松门,西南有通远门,东北有旌孝门、西有迎恩门;关闭双溪门、至道门、清河门、天皇门(亦称天柱门)。这些城门的俗名正是金华古城与金华其他地方文化关联的见证:如迎恩门俗称兰溪门,旌孝门又称义乌门等。

“婺州旧有子城,在大司前谯楼巷至星君楼、大司后披仙台一带,周长四里。” —— 明万历《金华府治》

金华市博物馆,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古子城历史文化街区东市北街128号,是一座集教育、研究、收藏、保护和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地级市综合性博物馆。金华市博物馆启用于2015年9月28日,总建筑面积13600平方米。



据2020年11月博物馆官网显示,金华市博物馆有展厅面积47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与古籍共42000余件(套)。陈列展览以艾青“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主线,设有“八婺古韵”“神奇大地”“乡土民风”“百工之乡”“陈松平国画”5个常设展览。

2016年6月,金华市博物馆获评第三批“浙江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20年12月21日,金华市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

  因为此前我和弟弟已经多次来到金华博物馆参观游览,所以今天就没有再进去。不过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每一个孩子都去参观的地方。

  金华地标之一—万佛塔。

万佛塔,相传为北宋嘉佑七年至治平元年之间所建,原址在金华市区塔下寺山坡上(后为021医院所在地),初名密印寺塔,因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不同的精美如来佛像,一排排地结跏跌坐在莲台上,期数万记,故称“万佛塔”,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称。

       

  如果仔细端详整个罗城的形状来看,其形如一宝葫芦(一说是帆船),万佛塔所在位置恰为其腰眼所在,而万佛塔与太平天国侍王府西侧(古为千户所所在)正好与金华人民的精神象征尖峰山相对,这只是一种巧合,还是基于对古城内外格局关联的思考,抑或是对人与自然融合发展的考量呢?

  我和弟弟非常喜欢来这个地方玩。

  婺江边的江景绿化构建的非常美观。很多金华本地和外地的朋友都喜欢在婺江边的公园游览。

  古子城吸引着很多文人在此创作,今天我们就参观了邵叶道的精品画展。

里面一幅幅生动形象的佳作让从小也酷爱画画的我流连忘返。

栩栩如生的老虎画作真的让我非常震撼。

  金华火腿,浙江省金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金华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2001年,国家质监总局正式批准“金华火腿”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金华火腿色泽鲜艳,红白分明,瘦肉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美味可口;内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制作经冬历夏,经过发酵分解,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所吸收,具有养胃生津、益肾壮阳、固骨髓、健足力、愈创口等作用。其外形皮薄爪细,皮色黄亮、形似琵琶、肉色红润、香气浓郁,以色、香、味、形“四绝”闻名于世。

历史渊源


说法一

金华火腿的来历与宋代抗金名将宗泽有关,当时宗泽抗金战胜而还,乡亲们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乡亲们撒盐腌制猪腿以便携带,腌制成的猪腿色红似火,便被称为火腿。后宗泽将“腌腿”献给朝廷,康王赵构见其肉色鲜红似火,赞不绝口,御名“火腿”,更为火腿锦上添花。又因南宋时期的东阳、义乌、兰溪、浦江、永康、金华等地均属金华府管辖,故这些地区生产的火腿统称为金华火腿。


说法二

火腿起源于温州地区,温州经常闹水灾,又因为沿海,发大水的时候海水倒灌,等到发大水过后,农民又从避难的地方回来,有些被淹死的猪从泥沙里被挖出来,经过海水里天然亚硝酸盐和氯化钠的处理,就成为了自然的咸肉或者火腿。

  这些卡通模型很形象的再现火腿的制作过程。

  据史料考证,金华火腿始于唐,唐代开元年间陈藏器编纂的《本草拾遗》中记载:“火腿,产金华者佳”;两宋时期,金华火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金华的知名特产;元朝时期,意大利马可波罗将火腿的制作方法传至欧洲,成为欧洲火腿的起源;明朝时,金华火腿已成为金华乃至浙江著名的特产,并被列为贡品;清代时,金华火腿已外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地。

  由于所用原料和加工季节以及腌制方法的不同,金华火腿又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如金华火腿按腌制季节分,有重阳至立冬的“早冬腿”,有立冬或小雪至立春的“正冬腿”,有立春至春分的“早春腿”,有春分后腌制的“晚春腿”。按采用的原料分,有猪后腿加工的“火腿”,有猪前腿加工的“风腿”又称“方腿”,有削去筋骨的前腿腌制的“月腿”又称“云蹄”或“蹄跑”,有狗后腿加工的“戌腿”,有野猪后腿加工的“深山腿”又名“小珍腿”,有猪尾巴加工的“小火腿”。按加工方法分,有加工工艺和方法独特的“蒋腿”,有用竹叶熏制的“竹叶熏腿”,有先盐后甜酱腌的“酱腿”,有先盐后糖腌的“糖腿”,有出盐水后风干而成的“风冻腿”

  金华府酒是传统名酒,早在春秋末期,就已问世。1988年在北京首届食品博览会上获金奖

金华府酒是一种以精白糯米作原料,兼用红曲、麦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喂饭法”分缸酿造而成的半干型黄酒,其色金黄鲜亮,味香醇厚,过口爽适,既有红曲酒之色、味,又有麦曲酒之鲜醇。

从三国宝鼎六年(271)到唐乾元元年(758)的480多年里,金华主要以东阳郡相称,古代以产酒地为酒名,故早期金华酒皆称“东阳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东阳酒即金华酒”之语;《饮食辨》中有“又一种金华酒,又名东阳酒,味极甘美,酒乃净酹……”所以,历史上东阳酒与金华酒的酒名通用。

金华酒是古代金华郡、州、府及辖县生产的各种黄酒的总称,主要产地是金华府管辖的各县,如东阳、义乌、金华、兰溪等地。金华地区历代的名酒主要有:寿生酒、错认水、瀔溪春、东阳酒、白字酒等。

此外,金华还有桑落酒、花曲酒、甘生酒等,这些风味各异的地方酒组成了一个整体的金华酒,也称金华府酒,在我国北方则称其为“浙酒”。《广志铎·江南诸省》记“浙酒即金华府酒”,在数百年时光里,用婺江水酿制的金华酒引领了浙江的黄酒业,并风行大江南北,誉满四方。

  除了金华火腿,金华府酒,还有金华佛手和金华酥饼也闻名遐迩。

历史文化遗存荟萃

金华古城内现存较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有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等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永康考寓等市级文保单位6处,文保点和历史建筑40余处。除此之外,一些地面已消失的各时期重要建筑遗址同样具备较高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考证和发掘。黑瓦白墙,马头翘角,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井一碑,皆是意境,皆有风情,诉说着千年的记忆。

千古风流八咏楼

城建之始,子城西南侧筑有玄畅楼,亦即八咏楼,于齐隆昌元年(494年)由沈约始建,兴于南宋,元代毁于火灾,明万历间重建,清嘉庆年间重修,1984年大修。

八咏楼是金华最有名的楼宇,历代文人墨客为其题咏,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南宋词人李清照《题八咏楼》,除此以外,她还作《武陵春》一词,细腻浪漫的婉约词人定义了金华重要的历史记忆之一——“八咏楼望双溪”。

“诸山蜿蜒起伏,势如游龙,腾空驾云,高为潜岳。雄压万峰,左右分支,回峦列巘,连屏排戟,拱卫四维,面南诸峰书重,近者横如几案,远者环如城郭,郭外双溪莹带,众水汇合,弯环流衍,注于瀔水转浙江矧郡。”——清宣统元年(1909年)《金华府志》

作为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古城拥有1700多年的建城史和2200多年的建制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悠久名城!大区位上,金华'扼闽赣、控括苍、屏杭州”,地理位置险要,有“浙江之心”的美誉。选址伊始,古城充分考虑到周边的山水格局,堪称“天造地设者也”。

  在八咏楼看着婺州公园的风景。

“水吞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小邹鲁”之历史见证:丽泽书院


  丽泽书院为南宋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吕祖谦(1137-1181,金华人)讲学会友之所,设于宋乾道初(约1165-1166)。“其地在光孝观侧(清金华县学后,今市内一览亭东北),四方学者皆受业于此”(宋·楼钥《东莱吕太史祠堂记》)。因屋前临二湖,故取堂名为“丽泽”,人称“丽泽书堂”。

  金华古城素有“小邹鲁”之称,其源起正是“婺学”兴盛之时。以吕祖谦为代表的婺学大儒正是在金华古城兴办书院,“婺学”得以迅速发展,最有名的莫过于存世470多年的丽泽书院,为南宋四大书院之一,所培养的婺学后人众多,使古城学术思想蔚然成风,由此金华古城浓郁的文化氛围一脉相承,近代名人黄宾虹、邵飘萍等人求学生涯都与此关联,乃至今日,古城及周边的教育氛围仍很浓厚,不得不说金华“小邹鲁”是有所传承的。

浙江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前身是杭州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4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设立,1958年升格为杭州师范学院。1962年,杭州师范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浙江体育学院合并,更名为浙江师范学院。1965年,浙江师范学院从杭州搬迁至金华,1985年更名为浙江师范大学。2000年、2001年、2004年浙江财政学校、浙江幼儿师范学校和金华铁路司机学校相继并入。2015年,学校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20年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学校拥有金华校区(校本部)、杭州萧山校区、杭州西湖校区、兰溪校区等4个校区,20个学院(含独立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质量、提升特色、提升效益”为主线,秉承“砺学砺行、维实维新”校训精神,弘扬“务实、求实、扎实”育人传统,实施“特色化、国际化、区域化、协同化”发展战略,主动服务浙江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举措,努力建设特色浙师、和谐浙师、美丽浙师、活力浙师、幸福浙师,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

金华高速出口,迎宾大道展现的“信义之城 和美金华”这几个字正热情邀请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金华旅游观光。我们这里风景宜人,风光秀丽,是一个游玩,休闲的好地方。

  如今的金华更是世界知名的都市,拥有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

爱你的每一个晨曦和霞辉

爱你的每一个艳阳与晚风

你是这么的美——金华

阅读 5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