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九中李柏清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常宁九中(集团)印山研学,“拜师敬贤溶洞探险”收获满满

创建于2022-06-14 阅读1900
      “双减”新形势下,如何提课堂效益增教育教学质量?如何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清廉意识?如何让广大少年儿童“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读书,规规矩矩做事呢?”6月9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旗帜飘飘,我心飞扬。
      常宁九中及附属桐黄完小、塘湾小学三百余名中小学生,奔赴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研学示范基地基地——中国印山,开展为期一天的研学活动。
      偌大的印山广场,师生们精神抖擞,满怀虔诚,开始“拜师敬贤”。着儒服,正衣冠,诵《三字经》,焚香,击鼓,拜孔子,拜老师,师生互拜。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终生廉洁,并留下许多廉洁格言,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孩子们懂得了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学会了左手贴着右手,举至眼睛前方,再弯腰鞠躬的古人礼节。而击鼓三通,则是铭记在心先贤的清廉品质,继承知书达礼的优秀传统。
      “君子之争”环节,暨“投壶”游戏。孩子们排成队,选取几支箭,依次投掷壶中,相互竞争,以掷箭多者为胜。
      别小看“投壶”,在适当的距离,准确无误地投进壶中,不在壶口周边弹射出来,不偏离“壶口”正常轨道,很有挑战性哦。
      失败了,从头再来,不沮丧,一次次总结,愈来愈准。莘莘学子的心性得到磨练,手眼的协调力、专注力、自制力渐渐增强,欢声笑语不断,终于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导游则娓娓道来,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游戏和礼仪,喝酒时,将箭投向壶中,负者照规定喝酒数杯。呵呵,又长了知识。
      “篆刻菁华”课堂,同学们认真倾听,试着独立操作,一笔一划,陶醉其中,凝心聚力,纷纷尝试。
      “佳作”不断,一个个兴高采烈。甚至,不少同学大呼“篆刻艺术”的奇妙,立志做一个篆刻大师。
      在印山,孩子们融入篆刻的艺术殿堂。一块块石头上的汉字,从不同时代款款走来,展现惊人的艺术魅力,让人眼前一亮,久久难忘。
      感谢印山的缔造者——享誉全球的艺术家吴国威先生,历经数载,不畏困难,耗尽家财,披星戴月,带领家人,率领团队,刻出轰动中外的印章,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这股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一身正气为人,两袖清风处事”的崇高境界,这般世界级的艺术瑰宝,永远值得我们骄傲和学习。
      在财神洞,气温适当,胜过空调,十分舒适。钟乳石鬼斧神工,巧夺天工,啧啧称奇。导游及时科普溶洞的历史背景、喀斯特地貌特征,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兴趣。
      一天的研学即将结束,同学们兴犹未尽,乐而忘返,收获满满。
      他们拥抱了常宁风景名胜区的神奇与美丽,开拓了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又提升了自理能力、创新能力,明白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
      更提高了清廉意识,坚定了“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成为新时代全面发展的少年儿童,长大跟党走,建设好美丽中国”的理想信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快乐研学,还没有结束,青春不散场,研学再出发。
图片:刘 政 龙毓琛 欧小莉
文字、编辑:李柏清  刘书华
一审:吴满传
二审:夏兴华 王志成
阅读 19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