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儿童,发现成长——人和街道中心幼儿园第一分园

晨梦听雨
创建于2023-06-15
阅读 56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观察对象:王子诺、李熠杨

观察时间:6月9日下午

观察人:高荣慧

写在前边

  幼儿同伴交往是指幼儿与同一年龄阶段伙伴或者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相互协作及影响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具有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的需要。”3-6岁的幼儿在身心方面得到快速发展,无论是在幼儿园教学情境中还是在日常的游戏中,幼儿都渴望和积极寻求与他人的交往,而同伴交往在其社会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幼儿同伴交往的指导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结合具体情境,对幼儿同伴交往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起因

  一天下午孩子们跟着老师学着手指游戏,这个时候王子诺过来跟我说手腕疼,我一看是指甲印,就问怎么了?她说是李熠杨挠的,于是我就把他俩分开坐了,然后在什么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就批评了李熠杨小朋友,熠杨也特别委屈地哭了起来,让我看了她手上的伤,顿时,我发现这不是一个偶然性的交往问题,在了解事情真相后,决定给孩子们时间让她们自己明白自己哪里做错了,小孩子也是记仇的,这一对好朋友两天没有理彼此,但是两天以后我发现两个孩子慢慢的忘却了不愉快,已经和好了。借此机会,给两个孩子及全班幼儿开展一节谈心活动。

表征

  我让王子诺把开始发生了什么事,中间怎么了?是如何解决的,最后怎么样了进行了表征。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的时候眼里的交往是什么样子的吧。

  我和李熠杨上课坐在了一起,她起来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了我的裙子,然后我特别生气,我觉得裙子被弄脏了,我很伤心,我要求她向我道歉,但是她没有好好和我说对不起,我很生气,于是就把她挠了,但是我还害怕老师发现什么。

  分析:在我们眼中的小事情,但是在孩子们中间却是一件大事情,一个脚印成了两个孩子交往过程中的导火索,说明子诺特别重视自己的形象,也特别好面子,她不仅仅希望别人能够好好和她讲话,而且特别希望别人可以让着她。这与她在家是老二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家被宠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也希望别人宠着她。

  刘婧彤看见我俩在吵架,于是问我俩怎么了但是我俩谁也没给她说为什么,互相生着闷气,婧彤见我俩谁也不理谁就没再问为什么,于是婧彤去告诉了老师,老师当时批评了我们,但是老师并不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    


  分析:幼儿之间的交往往往伴随着一些不和谐现象,靖彤能够主动发现两个小朋友的不愉快,说明她也确实在认真和朋友交往,而子诺还存在着小心思,怕老师发现她也挠了熠杨,当我说把妈妈留下谈话时,子诺明显慌了神,她知道自己做错了却不敢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

  我委屈地向老师展示我手上的伤老师心疼地问怎么回事!于是我给老师说熠杨挠了我,把手挠破了,老师帮我消了毒,然后批评了李熠杨,但是我发现李熠杨在老师怀里哭了起来,我在想我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果然,老师知道了真相,把我批评论一顿也把妈妈留了下来,接下来好几天,我都没有和熠杨说话。

  分析:诺诺的行为正说明她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孩子的心理也在不断的变化,从肆无忌惮地认为只要我装的像一点,那么老师就会知道我很委屈,但是当熠杨在老师怀里哭的时候,她知道老师如果知道了真相,会有什么后果。

  但是,妈妈和老师都告诉我,好朋友之间要相互包容,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使小性子,于是,我和熠杨和好了,我们还是好朋友。

  分析:经过这个事情,孩子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所以孩子们之间会出现矛盾,是因为孩子们的社会经验有所不足,不会正确处理之间的矛盾,通过此次表征,诺诺认为自己知道了错误在哪里,我觉得幼儿之间的社会交往过程中离不开矛盾,正因为这些矛盾的存在,孩子们才会慢慢成长。

后续

  这是她们和好以后的一段视频,视频中她们也都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也在不断的寻求解决的办法,知道以后如果再次发生类似事情该如何去解决。

01:44
总结

  中班幼儿随着自我意识、自我控制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渐脱离小班阶段的独自倾向,形成与周围人交往的需要,具备了形成一定交往技能的条件。

       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同伴交往的渴望更加强烈。但由于幼儿社交经验不足、以自我为中心等因素,幼儿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交往障碍,如缺少交往实践、有攻击性行为等,当面对孩子间的矛盾,可以延迟干预,给孩子自主解决人际交往问题的机会细心观察,如果争吵趋于“白热化”,拉开孩子,先平复孩子的情绪,了解想法再引导他们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由孩子选着如何解决问题。

给父母的一些建议是:

1.尊重孩子的爱好,赢得孩子的青睐,作为家长,就不得不耐下心来,从心底里面认可他的爱好。

2.站在对方角度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出发点,这样你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做好榜样,育人先育己,只有家长有定力约束自己,这样去教育孩子的时候才会更有说服力。

4.家长应该和孩子成为朋友,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也更方便直到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编辑:高荣慧

审核:谢倩倩

单位:人和街道中心幼儿园第一分园

阅读 56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