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加强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降低有限空间中毒窒息事故的发生,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我公司于2023年6月15日在干沟门换热站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演练。模拟检修人员在检修过程中,突发有限空间事故,按照发生事故的情景进行仿真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高公司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干沟门换热站——刘建辉所长说明演练须知及注意事项。
演练场景设定:
1.模拟地下管道检修过程中,由于作业长时间失联,情况十分危急
2.有限空间作业现场监护人员立即打电话通知公司调度室、热网所站长。同时拨打120、119求救。
3.热网所所长接到呼叫后后立即赶往现场并指挥热网所应急抢险人员携带应急救援设备赶往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4.救援人员到达现场(检查救援设备正压式呼吸器、安全带、对讲机、防爆手电)的完好性,监护人员做好现场隔离,放置警示牌,利用风机对井室通风换气,救援人员开始穿戴安全绳、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手电筒和对讲机等救援设备准备救援。
作业前准备
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作业环境风险分析并按规定进行作业审批。
2.参与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通过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培训且考试合格,未经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禁止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3.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4.必须严格控制有限空间内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检测标准值为:
氧含量19.5%-21%
粉尘浓度小于(20g/m³)
一氧化碳浓度低于20 ppm(20 mg/m³)
硫化氢浓度低于10 ppm(15 mg/m³)
二氧化硫浓度低于3 ppm(3 mg/m³)
经检测符合上述标准后才允许进行作业。涉及其他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的规定。如在设备内长时间作业,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相关责任人审核批准,方可实施。
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将作业方案、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告知所有作业人员和监护及应急救援人员,并确定内外联络方法和信号。
作业中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设置监护人,且监护人不得低于2人,监护人员禁止离开监护现场或做与监护无关的事情。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不能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层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的措施。
作业期间,凡进出有限空间人员必须做好进出记录,确保有限空间内人员与现场登记表记录相符。人员离开有限空间,再次进入前必须再次进行检测。
进入有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每次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应轮换作业和休息。作业过程中出现作业人员身体不适、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限值等不适宜继续作业的情形时,作业人员有权立即撤离并向现场负责人报告。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当决定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人员。
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后,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按规定报告, 现场负责人应当按照应急救援预案或者现场处置方案立即组织救援。救援人员应当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防护用品、救援器材,禁止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员应及时监护作业人员的行为,并及时作出判断,对出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管控,与作业人员始终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并按照应急救援预案或者现场处置方案实施紧急救援。
进行救援
救援人员正确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安全带、对讲机、手电;入口处设专人监护并持续通风;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与监护人员时刻保持联系,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将受伤人员用绳索绑扎,并迅速将伤员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注意地下有限空间环境避免尖锐物体磕碰,造成二次伤害)至通风空旷处,立即展开现场救护工作。
将受伤人员安置在自然通风良好、平坦、较为阴凉的地方,轻拍受伤人肩膀,高声呼救,解开受伤人员衣领口,使其保持呼吸通畅,对心脏呼吸骤停人员实施心肺复苏。
将伤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平面上,胸外心脏按压(胸部两乳连接水平线正中,救援人员双手掌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凑按压30次,深度5cm,按压频率至少100次/每分钟),打开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1s以上,吹气量500-600ml,呼吸频率10-12次/每分钟)按压与通气比例30:2
通过心肺复苏受伤人员已经清醒,此时120、119已经赶到,受伤人员移交120进一步观察,和119进行报备人员已经救出。
演练结束,由安全科科长白金凯对演练效果进行总结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