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前行蕴芬芳,数学教研促成长——下沈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数学组第七次活动

花&花
创建于2023-06-16
阅读 39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西周镇下沈小学数学组以“实施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开展了教研活动。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教研工作的安排,2023年6月7日下午,我们迎来了下沈小学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七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石瑶瑶老师执教一年级下册拓展课《排队问题》,储静静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拓展课《锯木头问题》,全体数学教师参与了观课、评课,赖华良老师做了《以画图为载体,化解“排队问题”中的难点》的观点报告,孙霄老师做了《立足学生主体,探寻模型构建之路》的观点报告。

课堂展示

  石老师带着孩子们进入数学情境中。石老师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例子,与孩子们一起探索排队问题。 课中,石老师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鼓励孩子们大胆表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等思想,孩子们结合画图,得出结果,成功闯关。

  储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有效地解决了难点环节,真是“润物细无声”。

经验交流

  石老师和储老师分别就执教内容从整个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评课环节中,全体教师集思广益,对两位老师的课堂予以充分的肯定,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客观评价,交换教学心得,既肯定了课堂中的闪光点,又指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努力实现共同进步。

观点报告

  赖老师老师针对《排队问题》一课,做了《以画图为载体,化解“排队问题”中的难点》的观点报告,提出在课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尊重学生的起点,在学生探究时,设计任务更放开一些,不想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题目,在小结时要突出画图策略,让学生养成用画图解决问题。

  孙老师老师针对《锯木头问题》一课,做了《立足学生主体,探寻模型构建之路》的观点报告,提出在课堂中要以学生为主,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猜测、操作、分析、交流等探索活动,构建数学模型。

教师评价语

《排队问题》

储静静老师:

石老师的这堂课, 听后很受启发。 师生的精神面貌、 学习氛围非常好。 课 堂教学目标明确, 紧贴 “ 间隔 ” 展开, 从情境引入就聚焦 “ 间隔 ” , 探究 汇报围绕“间隔 ” , 巩固练习强化“间隔”。各个环节任务层次清晰明确, 重难点突出。 从本节课学生的表现来看, 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都达到 预期的效果, 非常精彩。

欧巧红老师:

石老师这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 通过手指的间隔, 引出 排队中也有间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排队中的数学问题。 在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中, 石老师不紧不慢, 始终引导 学生先画男生, 再在男生中间画女生, 既帮助学生理解 间隔数少 1 , 又帮学生感受不同的排队情况间隔数是不 一样的。

胡灵芝老师:

石老师认真研读教材,联系一年级学生的形象认知占主导地位的认知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引入排队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节课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引导学生用画一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找到规律来解决更多同类型的题目。

赖华良老师:

石老师根据实际学情,合理的设计学习任务,注重画图技能的培养,比如学生在反馈作品时,石老师非常注重让学生说清楚,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学生解决问题后,还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相差1呢?让学生深入的思考规律背后的原因,提升学生思维,深度学习。

孙霄老师:

石老师认真研读教材,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形象认知占主导地位,在理解什么是“间隔”时,教师让学生观察手掌图,让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间隔,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生活日常引入排队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石老师的教学语言清晰有条理,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合理、简洁、重点突出。能够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如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程燕老师:

今天听了石老师执教的《解决问题》。石老师能够联系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结合实际画图、举例等方法,顺利地为学生建立了排队问题的表象,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效果良好。作为一年级学生,大部分孩子的课堂常规都较好,学习习惯也培养得较好,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石老师的教学语言清晰有条理,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合理、简洁、重点突出。能够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如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石老师能够注重课堂上生成的数学知识,及时引导并做出表扬。

严一超老师:

石老师能够联系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结合实际排排队、举例等方法,顺利地为学生建立了排队问题的表象,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陈思琦老师:

石瑶瑶老师本节课从间隔入手,让学生分辨出排队时人与人之间的间隔,并且通过男生女生排队,引出男人人数与女生人数的区别,并且从中找出规律,再进一步引出如果围成一个圈排队,男生女生人数的区别,从而引出排队问题的常见解题思路。本节课石老师语言亲切,引导学生答题思路明确,一步一步引出了所要教授的内容,让学生从画一画、摆一摆中加深此类问题的解题技巧。

《锯木头问题》

石瑶瑶老师:

储老师这节课的导入部分设计的十分新颖,采用一段锯木头的音频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印象。储老师教学理念新颖,在课堂中能充分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课堂氛围良好,师生关系融洽。储老师的教学设计层次清晰,能根据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的层层推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使教与学的过程一目了然。

欧巧红老师:

本节课储老师通过锯木头的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同时引出课题。并引导学生开放式的思考,把这个现象画出来,在画中无形中帮助学生感受锯木头的特点,发现段数与次数的关系。紧接着激励学生验证这个发现,把课堂完全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规律。

赖华良老师:

储老师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锯木头情境,然后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请同学们将锯木头这件事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下来,为后续画图探究锯木头中的数学问题作铺垫和打下基础,接着,在学生提出猜想的情况下,储老师放手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式展开探究,验证刚才的猜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在交流中发现了规律,并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胡灵芝老师:

储静静老师今天上的这节《锯木头问题》是一节拓展课,新课伊始,储老师依次展示锯木头的音频、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究锯木头的次数和锯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写一写等活动探究得到规律,最后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孙霄老师:

储老师导入新课的形式新颖,让学生听声音猜老师干了什么大事?再播放视频,让学生说说老师在干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复杂的问题形象化呈现给学生,学生易学、易懂,开了一个好头。储老师上课的思路清晰,整堂课节奏紧凑,层层深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发了乐学的动机,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了乐学条件,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在上课过程中,“猜想到验证”的学生学习过程一直贯穿着整节课中。

程燕老师:

《锯木头问题》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一教学内容本身具有很高的数学思维和很强的探究空间,既需要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储老师执教的这一堂课,主线明朗清晰,目标定位准确,训练扎实有效。储老师上课的思路比较清晰,她先提炼出数学模型(段数=次数+1),最后将这一数学模型应用与生活实际。整堂课节奏紧凑,层层深入,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发了乐学的动机,在开放的课堂中提供了乐学条件,在活动的氛围中增加了乐学的体验。在上课过程中,“猜想到验证”的学生学习过程一直贯穿着整节课中。

严一超老师:

作为二年级学生,大部分孩子的课堂常规都较好,学习习惯也培养得较好,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教师的教学语言清晰有条理,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设计合理、简洁、重点突出。能够让学生感知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如数一数、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

陈思琦老师:

储静静老师运用锯木头的声音引入本次课程,让孩子们从熟悉的声音入手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紧接着思维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正如法国著名心理学家瓦龙所说,思维即是克服矛盾的过程,诸个数学环节的教学设计,都是为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有读,有写、有思、有议、有感,有讨论,有操作,一些疑惑迎刃而解,有价值的数学规律产生于学生的勤奋探索之中,正是勤劳孕育着成功,成功的探索给教与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结语

风起又把烟波拢,既遇梧桐,也看枫红,此时人间最得宠。一场教研活动就是一次专业的研讨,就是一次精彩的思维碰撞。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更使教师真切地了解到教与学是紧密联系的,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知识储备与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在课堂上呈现更加生动的教学艺术。课堂展风采,磨砺促成长,我校教师将在教学路上不断提升、丰厚底蕴,开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新篇章。

象山县西周镇下沈小学

2023年6月15日

阅读 39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