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一封信》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进入夏季。水边也多了许多孩子玩耍的身影,溺水事故又进入高发期!
2024年5月以来,各地已发生多起儿童溺水事故!
1. 5月13日,海南澄迈县福山镇,一名6岁走失女孩在土神水电站水利沟段内杂草丛找到,结合视频证据和法医检查,确认为溺水死亡。
2. 5月8日,广东湛江廉江市,下午放学后,一学校7名初二学生结伴到水边玩耍,期间,3人不幸溺亡。
3. 5月5日,云南昆明北市区银河北庭小区一名7岁男孩在小区景观池溺水,经120送医抢救无效身亡。
4. 5月5日,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某水域发生了一起小孩溺水事件,孩子最终不幸身亡。
5. 5月3日,山东淄博,一名男孩在河边玩耍时落水,孩子母亲过去营救同样落水。发现险情后,好心人王龙本能地前去救援,在把落水母亲营救上岸后,他又去救落水男孩,最终孩子获救了,王龙却不幸溺水身亡。
6. 5月2日,广东汕尾陆丰市湖东镇的林某,趁天晴带着自己的4个孩子到居所附近的开放海滩游玩,期间,孩子陈某不慎落水,林某和其他3名子女情急之中救援时先后落水。最终,最先落水者陈某获救,其余4人溺亡。
……


一起起溺水事故,让人震痛又警醒:防溺水警钟,一定要敲起来!
郑重提醒广大家长朋友,夏季进入溺水事故高发易发期!预防溺水,刻不容缓!
一、2024年儿童溺水事件。


二、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一定要高度警惕下面这些溺水高发地:
▪ 自然水域:江、河、湖、溪、海、塘等。
▪ 人工开放性水域:人工湖、水渠、水库、水坑等。
▪ 其他容易落水地方:护栏、堤岸、桥边、家中蓄水容器等。
就儿童而言,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 4岁以下儿童的溺水高发地点主要为家中蓄水容器,如水缸、浴盆及其它装水的容器等。
▪ 5-9岁儿童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 10岁以上儿童由于自主活动范围更大,发生溺水危险的地点可扩大为池塘、湖泊和江河等。
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请各位家长一定要加强对孩子的防溺水安全教育!


做到防范知识反复讲!
安全警示经常提!
莫让溺水悲剧再次上演!
三、通过分析溺水事故可以发现这些事故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1.溺水时间多发生在放学后、周末、假期。
2.溺水地多在野外水域(河流、湖泊、水库等)
3.往往是多个孩子结伴偷偷玩水,缺少大人监管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 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亡人数的 56.04%,且14岁以下的占比高达 56.58%!


要求家长切实承担起孩子的监护职责,加强对孩子关心与指导!
四、预防溺水,家长要时刻提醒孩子要做到“六不”:
1.不私自下水游泳;
2.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或戏水;
3.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或戏水;
4.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或戏水;
5.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或戏水;
6.看到有人落水不擅自下水施救。


五、防止孩子溺水,家长要做到“四知”
1.知道孩子去向;
2.知道活动内容和范围;
3.知道孩子同伴;
4.知道孩子回家时间。


六、溺水自救方法
家长带领孩子学习游泳时,要教会孩子自救方法:
1.放松全身,让身体飘浮在水面上,将头部浮出水面,用脚踢水,防止体力丧失,等待救援。
2.身体下沉时,可将手掌向下压,努力漂浮在水面上。
3.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无法靠岸时,立即呼喊求救。




七、发现他人溺水的施救方法
1.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品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2.若没有救生器材,在会游泳,确保自身安的前提下,可入水救护。
3.接近溺水者时要转动他的髋部,使其背向自己然后拖运;拖运时通常采用侧泳或仰泳拖运法。
4.特别强调: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不能贸然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拨打报警电话。救人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进行!


每年夏天都会发生溺水事件,不仅是孩子,还有成年人溺水身亡的事故。一次又一次的悲剧,让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支离破碎。事故一旦发生再没机会重来。生命只有一次,请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珍爱生命,谨防溺水”。
请教育孩子“四个牢记”
1、天气再热,不到池塘去降温;
2、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
3、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
4、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


海浪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