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本好书,
犹如遇见一位良友。
手捧书籍,爱不释手。
细读之、深研之、笃行之 ,
唯有学习,才能让专业更精进。
开启一则分享的故事,
让我们共成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必经之路。2023年6月15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品书中百味,留无尽余香”教师读书分享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全体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感受生活和工作的美好,进而打造一支会学习、能思考、有智慧的优秀教师队伍。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top.ea6633f.png)
本次读书分享活动在何应尾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推荐书目:《窗边的小豆豆》
分享人:刘月娥
刘老师心得分享:
作为老师,我也特别羡慕巴学园里教学氛围,尽管我们现在还无法像小林老师那样带着孩子们到小溪边野炊,到小河边散步,到大海边游泳、到墓地里扮鬼——但是我们可以在尽可能地去保护学生的天性,尽可能让孩子们的童年变得多姿多彩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像小林校长那样,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只有这样学生的身心才会在自由、平等、开放的环境里健康成长。《窗边的小豆豆》中的教学理念并不能完全适应我们现在的教育,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完全搬来照用。但是可以学习他教育孩子的的方法和精神,学习他能够放下身架与孩子做好朋友的魄力。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人一个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推荐书目:《我的教育理想》
分享人:朱孟乾
朱老师心得分享:
读完《我的教育理想》后,我掩卷深思: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真的能按照朱永新先生所说的那样努力去完善自己,那么,中国的教育土壤上将是肥沃一片。 最后,我想借用朱教授的一句话: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今后,我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用我的爱心,用我的努力,用我的激情耕耘在教育这片土地上,是自己成为一名理想的教师。
推荐书目:《普通教育学》
分享人:王湧升
王老师心得分享:
从赫尔巴特这本《普通教育学》一书的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假如我们能够采用实践参与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情境的环境中体会和感悟甚至是思考,审视自己平时在生活中、学习中的行为和习惯,让学校的道德教育渗透于孩子们的生活中和学习中,让道德行为规范成为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扎根于孩子们的内心。这样的方式会不会对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呢?我相信这个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推荐书目:《月亮与六便士》
分享人:符林琳
符老师心得分享:
《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籍中最大的道理,就是在告诉我们,做自己,即便这是与世俗眼光相悖的。而独立精神是这本书的内核和灵魂所在。虽然许多人说这本书的三观难以与常人所契合,但书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不可否认的。即便有一天我们身不由己,即便我们注定身陷于世界的淤泥之中,也永远不要失去自我,不要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是我们自己,而不是这个世界的附庸品。在庸常的物质生活之上,还有更为迷人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就像头顶上夜空中的月亮,它不耀眼,但散发着宁静又平和的光芒。真诚和干净的心永远是最优质美好的品格。
推荐书目:《致青年教师》
分享人:陈仙养
陈老师心得分享:
吴非老师的文字,让我在平实的语调中感受到教化的美妙和希望。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志气去开心地正视教化。我要做的还有许多,不求做到最好,但求做到更好!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top.ea6633f.png)
何应尾老师对本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进行总结,分享读书是丰富精神生活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建议各位教师坚持阅读,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结合专业学习,不断丰盈和充实精神生活,提升综合能力。
遇见一本好书,
犹如遇见一位良友。
手捧书籍,爱不释手。
细读之、深研之、笃行之,
唯有学习,才能让专业更精进。
以爱为底色,关注学生;
我们在与书同行的路上共成长。
编辑:符林琳
图片:符梦沙、符林琳
审核:麦吉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