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豆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各种高发传染病预防及防控知识宣传

2024-03-11

  幼儿园一直都是各种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高发地点,各位宝爸宝妈们一定要掌握和了解一些高发季节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控知识,以下是我区历年来最易发生的传染病和流行病,期盼各位宝爸宝妈们能认真阅读。

一、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治知识

【什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肠道疾病,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原。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腹泻、呕吐、发热等,患者通常1~2天即可痊愈,本病全年均可发生,冬季是高发季节。常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及社区等处发生暴发流行。

【主要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反胃、恶心和胃痛,其他包括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如频繁呕吐或腹泻,可导致脱水,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尤其常见于幼小儿童、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脱水主要表现为少尿、口干、咽干、站立时感头晕目眩,在儿童中可表现为啼哭无泪或少泪、异常瞌睡或烦躁。

【怎样传播】

   (一)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健康携带者也可为传染源。食品工作者是诺如病毒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在出现症状前感染者即可经粪便排毒,出现症状时以及恢复后几天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患者痊愈后2周内粪便内仍能检测到病毒。

(二)传播途径。

1、粪-口途径为主要的传播途径,通常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而感染,包括:未烧熟的牡蛎等贝壳类水产品、色拉、蛋糕、生鲜蔬菜和水果、饮用水等。

2、部分患者也可接触感染,如照顾病人、共用餐具、触碰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品并将手放入口中等。

3、诺如病毒也可通过粪便或呕吐物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作短距离传播。

(三)易患病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由于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集体单位的人群聚集性,易在老年和儿童人群中形成暴发。人一生中可多次感染诺如病毒。

【预防控制措施】

  (一)日常预防。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目前没有疫苗,预防本病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1、随时保持手的干净卫生。勤洗手,勤剪指甲。洗手时用肥皂或洗手液仔细地洗手,特别是便后、换尿布后、吃饭前、准备食物前。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可另外使用,但不能代替肥皂和洗手液洗手。

2、清洗蔬菜水果,烧熟水产品。生食蔬菜水果前应仔细清洗。牡蛎等贝壳类水产品应烧熟煮透后再吃。定期消毒饮水机和水壶。

 3、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卫生。开展常规晨检和巡检,做好平时消毒。做好厨房、制水、保洁员的健康状况监测工作。定期消毒饮水机和饮水桶。

(二)发现病人后的处理措施。

    1、感染者避免参与食物准备或护理工作。出现症状的厨房、制水、保洁员、医护人员应立即暂停工作,并至少于症状消失3天后才能复工。患者应远离厨房,避免为他人准备食物或提供医护。感染儿童或婴儿应远离厨房。

   2、感染者应及时就医,居家隔离。出现呕吐或腹泻症状后避免上学或工作,及时就医,并至少于症状消失3天后才能返校或返工。建议确诊诺如病毒感染者症状消失2周后再返校或返工。处于感染期的患者应经常洗手。

   3、清洁消毒感染物或感染表面。开窗通风,驱散人群,立即清除粪便或呕吐物。不要使用拖把拖除呕吐物,以防形成气溶胶播散。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或用无纺布浸润含氯消毒液后使用)包覆呕吐物后移除。

    使用1000~50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可用5.25%家庭漂白剂进行1:50兑水稀释)由外向内消毒可能受污染的表面(尤其是呕吐处的物体或地板表面、扶手、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地方),并停留30分钟后再用水擦去。

      消毒时穿戴橡胶或一次性手套,佩戴口罩。消毒后彻底洗手。消毒用器具应用上述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用水冲洗后才能再次使用。

      被污染的衣物应先除去呕吐物,再用上述消毒剂浸泡30分钟,然后用水冲洗。

       扔掉呕吐或腹泻现场所有暴露在外的食物。扔掉可能引起感染的食物。

二、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

     答: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有疫苗吗?

     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目前手足口病目疫苗只针对重症,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病?

     答: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

4.手足口病是不是新的传染病?

     答:手足口病不是新传染病,它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1957年首次认识并命名,世界各国每年均有病例发生。我国1981年发现手足口病,每年都有人患病。

5.手足口病能治好吗?

     答: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6.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怎么办?

    答: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同时要密切观察。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一旦出现突然发高烧或神志不清、昏睡、肌肉或身体抽动、呼吸困难等,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7.一般家庭怎么预防?

     答: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8.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什么?

     答: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怎样对日常用品进行消毒?

     答: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0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

三、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

【疾病概述】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 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四季均可发生,主要以秋、冬季为主。流感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流感的临床表现不十分典型,极易和普通感冒或急性呼吸道感染相混淆。一般情况下,冬春季节在同一地区,1-2天内有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生,应考虑流感。流行期间,可根据流感临床表现、流行病史以及病原学检查来综合诊断。

【传播途径】流感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手、日常用具等间接传播。

【公众预防要点】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主要预防措施包括:

(一)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二)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五)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六)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七)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也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症状。

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防治知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主要由新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或柯萨奇病毒A24型变种引起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一、传染源有哪些?

        患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二、怎样传播的?

        本病主要通过患者眼部分泌物-手-健康人眼,或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物品-健康人眼传播。患者的手、毛巾、手帕、脸盆以及患者用过的洗脸水、衣服、被褥上都会含有病原体,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健康人的眼睛(包括病人自己的健眼),便把红眼病传播开来。此外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传染性强。

三、红眼病的传染性特点

        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接触传染、传染性极其强、传播快、发病率高、发病集中,人群普遍易感,患病人群可从学校开始迅速蔓延到家庭,常造成大范围暴发流行。患者潜伏期一般为14小时-6天,发病起至少4天具有较强传染性。多发于夏、秋季。治愈后免疫力低,可重复感染。

四、病人临床表现

        病人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有异物感、眼痛、流泪、畏光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以眼部充血、出血为主要体征,病变可累及眼睑、睑球结膜、角膜、前葡萄膜等部位,有些患者因角膜上皮病变可反复发作,引起视力下降。多数患者有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的肿大、触痛。极个别患者可伴发脊神经麻痹的表现如下肢运动麻痹或瘫痪。

五、预防控制措施

     1.预防

⑴公众应注意个人卫生,尤其需注意保持手的清洁,不要用脏手揉擦眼晴,勤剪指甲。

⑵毛巾、脸盆、手帕等所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洗脸使用流水;不共用毛巾、脸盆等。

⑶不宜采用集体滴眼药预防眼病。

2. 病人管理

⑴对病人进行规范治疗,防止眼部并发症发生,病人一般不需住院治疗。医疗机构发现该病时应及时进行传染病报告。

⑵病人洗漱用品严格隔离使用,每日煮沸消毒。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用75%酒精擦拭消毒或煮沸消毒。

⑶病人家庭成员等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用75%乙醇消毒双手。

⑷病人治疗期间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如果在家治疗后病情不见好转,或出现明显的全身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热等,即预示可能有并发症,应立即去看眼科医生。

⑸病人应自觉避免进入公共场所或参与社交活动,最好脱离学习、工作环境,居家隔离治疗休息,隔离时限至症状消失后方可返校或重回工作岗位。

五、水痘防治知识

【概述】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传染性极强,具有起病急、传播迅速、极易引起暴发流行等特点。该病冬春季常见。自2014年重庆市将水痘纳入监测疾病,要求按照国家法定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以来,水痘患者以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所以幼儿园、学校最容易发生水痘聚集甚至暴发疫情。

【主要症状】水痘初期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畏寒、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 随后出现皮疹。水痘的皮疹主要发生在躯干部,其次为头面部,四肢相对较少。水痘患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可能出现皮疹继发细菌感染、肺炎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患者发病前1-2天至皮疹完全结痂为止均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物体表面传染。

【防控要点】水痘患者发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二次感染发病极少,但因水痘有较长的潜伏期和极强的传染性,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1.做好患者隔离。水痘患者一般采取居家隔离,减少外出,使用过的物品要及时清洁和消毒,防止将疾病传染给他人,隔离期限一般为水痘疱疹完全结痂为止,一般不少于发病后14天。学生人群疱疹完全结痂后,应再次至正规医疗机构复诊,确保无传染性后持痊愈证明或同等效力资料返校。

2.出现水痘患者的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应切实按照相关要求落实水痘各项防控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避免疾病传播。

3.日常预防:加强房间开窗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加强锻炼。在水痘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同时注意自己身体健康变化,发现不适及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及时报告。

六、流行性腮腺炎防控知识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属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一)流行性腮腺炎怎么传播?

早期患者及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二)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症状?

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有时可稍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三)公众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18-24月龄的儿童可以免费接种一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麻腮风疫苗)。

  2、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4、保持双手清洁,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弄污后(如打喷嚏后)要立即洗手。

  5、彻底清洁患儿用过的玩具和家具。

6、早期发现患者,早期进行隔离,隔离期应从起病到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约三周左右。避免将疾病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人群。 

七、麻疹防治知识

一、疾病概况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有科普利克斑及皮肤斑丘疹为主要临床症状,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容易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发生流行。

二、麻疹是怎样传播的?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从病人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内,眼结膜分泌物、鼻、口腔、气管的分泌物中均含有病毒,均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也可能通过直接接触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三、主要症状

        潜伏期6~21天,典型的麻疹首先表现为发热,体温达39~40℃,可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在发热2~5天后出现皮疹,为玫瑰色丘疹,自耳后、发际、前额、面、颈部开始自上而下波及躯干和四肢、手掌足底。出诊3~5天后,发热开始减退,皮疹依出疹顺序逐渐消退留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1~2周消退。无并发症病程约为10~14天。

四、防控措施

       预防麻疹的关键措施是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提高免疫力。

1、管理传染源:学校及托幼机构按照要求做好晨午检,发现疑似患者应立即至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至出疹后10天。学生及托幼儿童痊愈后需持正规医疗机构所开具的痊愈证明或同等效力资料方能返校。

2、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群密集处,无并发症的患者居家隔离治疗,以减少传播和继发感染。学校及托幼机构发生疫情后,需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教室及公共区域的消毒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措施。主要对象为婴幼儿,适龄儿童可按照国家计划免疫程序规范接种,在8月龄、18月龄各接种1剂含麻疹成分疫苗。学校及托幼机构需做好入托入学查验工作,及时进行查漏补种。

八、风疹防控知识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风疹最大的危害是母亲在怀孕早期特别是前三个月感染风疹,造成流产、死产和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一、风疹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在人与人之间通过咳嗽及打喷嚏时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表面沾有病毒的物件后再接触口鼻而染病。

二、风疹有哪些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疹、淋巴结肿大和结膜炎,病程短。本病的特点为小的淡红色斑丘疹,先面部而后颈部,再躯干后四肢,通常24小时全身疹子出齐,2-5天疹退,不留色素。出疹严重者热度一般为38℃左右,疹退后热退,有耳后、枕部、颈下和颈部淋巴结肿大。风疹主要并发症:关节炎和关节痛、脑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如何预防风疹?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2、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3、增强个人抵抗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5、可接种风疹疫苗。

  让我们家园共育,共同配合,一起防治传染病和流行病的发生。

       感谢各位家长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世博爱幼儿园的理解、支持与配合!谢谢!

                                             编辑:唐雪梅

                                             审核:王长久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