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复旦大学附中1963届5班同学毕业离校已整整六十周年。岁月悠悠,当年的青春少年,已成白发苍苍的耄耋长者。为了纪念人生岁月中这重要时段,钟修身同学提议并发起这次纪念毕业六十周年的同学聚会。
这次活动由被称为“邬小弟”(但在这次活动中获得了“邬老”称号)的邬士忠同学筹划和组织。为了大家能够充分欢聚和交流,又照顾部分同学的特殊情况,经过多次酝酿,整个聚会活动分作两部分:先去苏州东山活动三天,继而在上海茶话聚餐。倡议一出,响应者众——-因为我们原本一年一聚的惯例因疫情而中断了整整四年。
或许正应了“好事多磨”这句老话,在活动筹划组织的近一个月里,由于国内疫情正处小高峰期间,报名参加聚会、特别是参加东山活动的人数,呈现抛物线状,给组织者带来好多周折。好在一些同学仍然坚持了下来,计划照常进行。
6月6日上午,陈石明、张瑞兴、徐冠昌、高根喜、童怀宇、邬士忠、刘凤鸣、洪凌庆(按学号为序)八位同学,以及三位同学夫人,踏上专车,来到了苏州东山。
这里是我们下榻的地方——太湖边的守溪人文酒店
这里也是观赏日落的好地方
下午稍事休息后,我们开始游览第一个景点——东山雕花楼
家住在苏州的竺承政同学早早在雕花楼等着我们——当他知道我们将在东山举行聚会活动时,他早就一口答应参加。
雕花楼正名“春在楼”,不过百余年历史,但因其拥有3800多幅木雕、砖雕、石雕、金雕、泥雕等精美雕刻而闻名遐迩。
大家在进入大楼前急不可耐地拍下了第一张合影。
通过 精彩而详尽的讲解,雕花楼那些精美的艺术作品,让人叹为观止!
启园,俗称“席家花园”,是我们当天游览的第二个景点。
启园濒临太湖,背山面湖,集苏州园林的小巧玲珑和湖光山色于一体,亭台水榭、曲径长廊,假山流水及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洪凌庆同学为了参加这次聚会活动,一大早动身乘高铁赶到上海与大家汇合出发。虽然一路劳顿,却游兴依然。
刘凤鸣同学是我们的“大姐大”,身体并不太好。为了参加这次聚会,她克服了多困难。她的加入,也让远道而来的洪凌庆同学倍感温暖。
进得园中,刘凤鸣同学选择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静静地观赏。
康熙当年上船的御码头,是启园的三宝之一。牌坊前的那对石狮子,是当年的原物。
大家兴致勃勃,又留下两张合影。
启园也是唐宋传奇故事“柳毅传书”的发生地,那口“柳毅井”也是启园的宝贝。只是大家的兴趣全然不在这上面,没有人想到要去看看。
第二天上午游览西山。
从东山到西山,似乎很近,但一来一回,车行近三个小时。好在环太湖行进,一路景色宜人,也是一种“游览”。
西山也有“雕花楼”,名气远不及东山的,但年岁较前者久远,只是难逃那特别年代的毒手,所留精品不多,所幸那花园的景色还不错。
西山的第二个景点,是明月湾古村。此地因2500年前吴王夫差和西施在此赏月而得名。
一进古村,就看见一颗1200多岁的古香樟树。大家在大树下合影留念。
古村的另一个地标,就是伸向太湖的古码头。现在的古码头长58米,宽4.6米,由256块花岗岩条石铺成。这里是观赏太湖日落的最佳处。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等文化名人都在此登岸,游览过明月湾。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未能深入到村内游览。
现在进入西山,必定经过太湖大桥。三十年前建成的太湖大桥,全长4300多米,犹如一条轻盈的飘带,由两个小岛托住,飘浮在太湖之上。在其中的长沙岛上,有一观景台,可以观赏大桥全貌。我们在返程途中停车,兴致勃勃地朝观景台走去,谁知铁篱笆封门,大家只得望“台”兴叹。
午休以后,我们游览东山陆巷古村。
陆巷古村是明代宰相王鏊故里。现在仍完整保存有规模较大的明清建筑厅堂二十余座,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游览胜地。
我们的住处在古村“南郊”。邬士忠同学早就为我们探路踩点,让大家少走弯路。我们在他带领下出发去古村。
走不多几百米,一右拐,来到了陆巷的第一个景点“宝俭堂”。
以前来过陆巷的同学记忆中没有这个印象。一看介绍,才知这是宋代学者、词人、高宗朝户部尚书叶梦得的故居,本世纪初由苏州市民许青冠出资数千万耗时八年才修复开放。
我们走的路线,恰与一般游客走的相反,而这宝俭堂又离游览主线较远,因此这里游客很少。但宝俭堂东西两侧的花园很美,尤其是东花园十分小巧精致,值得细细玩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