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月的文章

江中月
创建于2023-06-14
阅读 12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志史千秋月 历史话沧桑

           江中月

    方志乃一方之全书,它记述一个地区的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具有资政、存史、教化的作用。清代是千阳修志的鼎盛时期,先后有《石门遗事》《增补石门遗事》《重修千阳县志》《增续千阳县志》《千阳述古编》5本志书编竣刊印。《重修千阳县志》为清道光年间千阳知县罗曰璧辑著。罗曰璧云南京东厅人,嘉庆九年(1805)甲子科举人,道光十年(1830)任千阳知县,在千十一年间,他重文兴农,建书院、建三贤祠、劝农桑,政绩卓著。公务之余,翻阅县志,鉴于前志资料不全,记述不详,时光已历一百八十余年,事多变迁,简册缺如,疆域犹是,事迹已累沧桑。罗曰璧组织学署官员及地方绅士考遗迹、访名士,收集资料,亲自主笔辑修,书成取名《重修千阳县志》,此志断限上至夏,下至道光二十一年(1841),共八万余字,这部志书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体例详备,内容全面。

    罗曰璧修志时,取千阳旧志与州府志详加推论,优者沿用,劣者淘汰。对旧志未载的内容,实地考察,采访遗老名士,祥加推定,分纲列目。全志采用纲目体,分地理、建置、典祀、田赋、学校、官师、人物、选举、烈女、艺文、纪事、祥异12纲,专志96目,卷首附图18幅,体例详备,内容全面,是一笔非常珍贵的地方史料和历史文化遗产。

     二、专卷记述学校,重视启文教化。

    《重修千阳县志》将学校志列为一卷,详细记述了千阳县大成殿、礼器、乐器、东学、西学、学田等基本情况,记载了千阳县启文书院创建和人员培育情况。罗曰璧认为:“学校关乎风化,乃为政之大端”,千邑虽处僻壤山隅,编户仅抵四里,纳赋不过五千,但千阳是先贤燕伋、耿直郭钦、忠烈段秀实的故里,文化底蕴深厚,千阳人士奋于学,农勤于耕,俗朴风淳,敦尚古道,但由于兵燹频仍,灾害不断,士学荒废。道光十七年(1837)罗曰璧利用县城东北旧察院地址,捐廉创建启文书院,建有考棚、讲堂、碑房和师生生活设施,落成后,负笈就学者日众,县城内能看到学子穿堂入室的匆匆身影,亦闻阵阵朗朗读书之声,每岁听讲考课者在百人以上,县域民智渐闻,人文蔚起。清代后期,千阳人才多出自启文书院,这是继燕伋书坛、隃麋书院之后,千阳县教育事业的又一次大发展。启文书院为县域培育了大量的人才,千阳人的耕读传家、诗书继世的文化根脉得以传承和发扬,对全县的文化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三、推广栽桑养蚕,记述经济发展。

    一方经济,关系到一方民生,实属重大事件,但古志大多重视对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的记述,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记述不多。罗曰璧辑修的《重修千阳县志》用了24页4051字记述了种桑子法,栽桑树,压桑条,修桑树,培桑土,以及养蚕的整个流程,推广养蚕方法,附录了南方养蚕方法,教授人们栽桑养蚕。书中记述县人务本力农,行蚕桑之事,全县养蚕事业得到发展,在货类中,蚕丝成为首位,罗曰璧在《重修千阳县志》中记述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值得肯定和赞扬。

     四、内容丰富,资料充实。

    《重修千阳县志》在卷前设置县图考,列了疆域图、城池图、衙署图、书院图等18幅,疆域图划出了千阳县疆域分布以及四周临县情况。衙署、书院等图描绘出千阳古建筑的样式风貌和布局,留给读者是直观的感受,这些图应用得非常好。在陵墓中,详细叙述了燕伋墓保护情况。先贤燕伋墓在县西望鲁村,墓围墙倒塌,仅存乾隆二年立碑,碑文多剥蚀。墓地中闲地,燕姓已卖于李姓人家耕种,耕种已伤到坟茔,罗曰璧捐廉赎回墓地中的空地和围墙外的空地,不准耕种,交于燕氏后裔燕定鼎看守,这些内容对我们现在研究燕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人物志列有名宦、乡贤、忠烈、孝友、将略、武功、宦绩、义行、流寓、方外、方伎;艺文志有御赞、御诏、御祭、御赠、状、御诰、傅、歌、诗、排律、碑文等,其中有孔子赞、颜子赞、子思子赞、曾子赞、孟子赞,收录了《段太尉逸事状》、《土俗歌》、《石鱼歌》、《增修段公祠记》、《重修启圣祠碑记》、《重修泰山庙碑记》、《重修魁星阁碑记》,《千邑河水变异记》等,古今上下,囊括殆尽,内容丰富,资料充实。

    五、语言精炼,叙事清晰。

罗曰璧在地理形势中以“南临千水,北倚冯河,五里坡蜿蜒于左,月曲山盘踞于右,山岭重复,溪涧险阻”,写出了千阳县地理特征。在《千阳县创建启文书院碑记》中写道“古昔为政,人才茂而吏治醇,端自学校始,书院后立学之地也,建书院者兴学之人也”,文笔简练,写出了兴学办教育的重要性。祥异志中记述,“嘉庆二十四年八月,大雨,城外西河水暴涨盛大,跨东岸流,冲毁民宅,人有漂没者”,记述了自然灾害发生的真实情况。该志记述语言精炼,叙事生动准确。在《人物志》中记述了燕伋负笈千里从师孔子,回归故里渔阳设教十八载的事迹。记载了郭钦刚正秉直,无私无畏,上书弹劾董贤。不愿与奸贼王莽为伍,辞官回归故里的事迹。记载了段秀石以笏击打叛贼朱泚大义之举的事迹。燕伋、郭钦、段秀石千阳三贤的品行岳立,足以激励人们,仁爱立身,忠义为本,士倍育学,农勤于耕,清正廉洁,爱国爱家。同时,记载了将略名臣的事迹。如:耿况归顺大司马刘秀,参与消灭王郎、平定彭宠叛乱。光武帝称帝,册封隃麋侯。记述千阳举人张恕在山西平遥任知县,不宽不纵,民戴其德,后升州。记述王国玮顺治七年任千阳知县,他招抚流移,创设社学,修建武庙,多善政貽民,修县志名曰《石门遗事》。记述王廷璧嘉庆八年任千阳知县,他留心民事,政务勤民,重修城隍庙,太平桥,均有碑记。历史能够记载他们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为官一任,就是要富民一方。富民是承诺,也是检验领导干部成色与能力的标准。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专心谋事,用心做事,一心成事。常思富民之策,常念百姓之需,常做利民之事,历史就会记住你,人民就不会忘记你。

    《重修千阳县志》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县志,但它是从陕西省图书馆复印而来,只有一本,读者寥寥无几。这本志书为古体文言文,没有标点,今人难以阅读,更难读懂。为了达到古为今用和保护传承的目的,《重修千阳县志》需要校点出版发行。按照现代人阅读的习惯,将竖排版改为横排版,需要断句标点,断句力求符合古汉语语法,并根据内容层次加以分段。对繁体字、异体字改为简化字,如:襍,同杂。窓:同窗。对难解的词进行注音释义,如:黉宫(hóng gōng),古代称学校为黉宫。《幼学琼林》就有“黉宫胶序,乃乡学之称”之说。对古词予以注释。如:守土者,就是地方官员。对书中的词祥加辩证,辨明词的不同用法。如:城原州。城是动词,意为建原州城或筑原州城。对地名,追根求源,说明变化过程。如:傅家塬,就是今天的景家寨。校注中,对原著中的官职、典故、专有名词等予以注释。如:通判,中国古代的官名之一,多指州府的长官,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如:教授,这个词古今相同的地方是传授学业。不同的地方是古代是学官名,掌管课式之事。现在义为高等学校中职别最高的教师。特别对原著中先贤、耿直、忠烈以及名宦等人物,考证其相关资料,尽量注释人物的籍贯、生卒年月、简历和事迹。如:燕伋,唐封渔阳伯;宋封千源侯;明称先贤燕子。自中国先秦时代开始,已有君主赐封侯爵,《礼记.王治》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有些皆随食邑,有些只是名号。对错误的地方,依据典籍记在载注释中予以纠正。如:燕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燕伋,字思,《陕西通志》记载,燕伋,字子思,《重修千阳县志》记载,燕伋,字子思。《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字子思的有孔伋和原宪。如:郭钦,《陕西通志》记载为丞相司直,《重修千阳县志》记载为丞相,丞相司直是汉武帝时设置的,是丞相的属官,是协助丞相监察不法官员的,具有监察官性质。丞相,中国古代官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二者的性质有着重大的区别。

    我们希望校注后出版的《重修千阳县志》,能够解决读者阅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对人们研究千阳人文历史,弘扬千阳地域文化,推动千阳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发挥作用。

     

阅读 12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