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村日记(一)

青龙年代
创建于2023-06-14
阅读 31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到村已十来天,陪驻镇工作队调研完青龙村乡村振兴工作后,送完领导们已到下班时间,才发现只有今晚是属于自己的。

      由于其他人都不在村委会吃饭,代大姐要走很远来给我一个人做晚饭,实在不忍心。

      一碗泡面解馋、一杯清茶解乏、一根香烟解闷、一首小曲解忧。闲来无事,闲步于桩子坝,是时候认识一下我的邻居们了。

      李大爷正在歇凉,刘大哥正在遛娃,朱大姐正在遛弯。发挥我的厚脸皮优势,主动与他们打招呼,自我介绍过后,他们都很热情地与我攀谈起来。

      青龙村在经历了三次拆迁过后,老百姓手里有存款,老人有养老保险,年轻人在外务工,大部分已经衣食无忧,因此青龙村是咸宜镇一个社区七个村中唯一没有监测户的村。近两年,高速路通了,集团捐助的路灯也亮了,村里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老板姓的幸福感提高了。在前天聚会时,双丰村的第一书记就戏称我们村为咸宜的“华西村”。

      但我清醒的认识到,这样的局面也是双刃剑。一方面老百姓富裕了,返贫的风险小了,乡村振兴“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保住了;另一方面基础提高了,增量就难做了。

      要想做增量,就要干实事,干老百姓期盼的事。李大爷和刘大哥都是前些年从山上迁下来的,桩子坝什么都好,就是出行不太方便,他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修座桥。

      桩子坝门前有一条小河,河对面就是服务区、高速路下道口、青龙嘴老街,要进城、进镇都是必经之路。但是看得到却过不去,之前修高速时拆掉了老桥,而新桥却迟迟没有动静,要从山上绕很大一个圈才能过去。朱大姐打趣的说,要过去也可以“吊红绳”,我一开始没有听懂,以为她是在开玩笑,结果他们带我过去一看,这才恍然大悟。

图一:老百姓“看得到过不去”

图二:刘大哥“吊红绳”

      刘大哥说,有时候人们就是这样下到河里,然后淌水过河,从对面的堡坎缺口翻上去,甚至还有老人和小孩!顿时我就震惊了,如今还有这样的出行方式。如果是旅游徒步,那一定很好玩,如果是日常出行,那一定很可悲。

      如果让他们选择政府只做一件事,那一定是这座桥,这不就是老百姓最急难愁盼的事情吗?高速路在规划服务区,青龙嘴在规划美食街,庄子坝在规划美丽乡村,一座桥能连接两岸居民互通有无,一座桥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做做小生意,可以说桥通了,青龙村的乡村振兴建设之路就通了。

      临睡前我想到《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时经常反复吟诵的一句话:“待入尘寰,与众悲欢,始信丛中另有天”,总书记在15岁就有如此博大情怀。虽然时移世易,现在的驻村工作没有以前那么苦那么累,更不用经历过“四大关”的痛苦,但这样的精神值得延续、这样的情怀值得传承。


2023年6月13日 于青龙村

阅读 31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