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师全员培训-汕头市(潮阳区、濠江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于2023年6月14日进行第三天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陈琼铃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体学员起立晨读《赞美党的诗歌》,让学员们充满活力。在这种氛围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员的精气神,提高学习效率。
随后,陈琼铃老师介绍了今天的主讲人江门市教育研究院丁玉华教师,丁教师给我们带来了《“图形与几何”教学研究》的讲座。
丁玉华教师主要围绕“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分析、教学要求、教学存在问题和教学思考与建议四个方面逐一进行讲解。
首先,丁教师在前言部分重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八个字: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这也是课程教材要发挥的作用。其次,丁教师对内容进行分析,2022年版新课标图形与几何领域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将其分为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这两个方面都是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的。丁教师也对课程理念的变化,课程总目标中的三会、四基和四能,课程目标和小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素养表现与对应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再次,从“图形与几何”教学要求这一层面出发,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观,建立量感和培养推理意识。同时,也指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儿童主要是知觉上的空间识别障碍和视觉知觉障碍有七个明显的心理特点,教师方面也是存在相应的一些的问题,例如思路狭窄、忽视现实和缺乏多元创新等。而对小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思考与建议,丁教师则是认为需要建立与实际物体的联系,推理能力也应贯穿于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并且充分交流,动手实践,亲历过程。要意识到教学中的问题,注重三个策略,一个是情景引入,一个是任务驱动,另一个是“大问题”设计。
接着,丁教师为我们展示了四个优秀的课例,并进行了分析解读。
第一个《圆的认识》课例,这个课例中的执教老师巧妙的从公园寻宝图入手,让学生认识圆,并且在练习阶段“无情境不教学”,所设计的练习紧跟时事,贴近生活,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
第二个课例是张哲老师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说课,这个课例全课聚焦“问题驱动学习,探究习得素养”,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问题这一教学过程,在最后的提出新问题也创设了认知冲突,突破思维定势,并且标题设计也很有新意,叩“门”-蓄“意”-授“渔”-品“乐”,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个课例是丁玉华老师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课例丁老师重在培养推理意识这一核心素养,整节课在面对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情况下,直面应对,寻求对策,突破瓶颈。
最后一个课例是周敬川老师的《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例将导入设计从“回顾与再现”转向“联系与区别”,将探究设计从“机械手工活动”转向“经历数学化过程”,将练习设计从“干巴的文字与数字”转向“想象与思维的挑战”,将板书设计从“中规中矩的展示”转向“过程与方法的呈现”。
最后,丁教师也提出了她的寄语。古语有云: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对于磨课而言,磨掉的是粗糙,炼出的是精华;教者之磨课,磨掉的是倦怠,炼出的是深思。丁老师的教研团队坚信,教师的专业成长始终是沿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方向发展,是在艰辛探索与认知碰撞中收获携手共进的喜悦。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一波三折有收获。"
在马燕卿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学员朗诵了《可爱的中国》,驱赶了午睡后的疲乏,学员们精神饱满地开启了下午的课程。
紧接着,马老师介绍了今天下午的主讲人张然然教授。
伴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张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讲座。
张教授围绕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学为我们做专题报告及指导,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讲解:
1.HPM理论:从课标的要求,数学史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关系等深度剖析HPM理论,让我们对HPM有了更深的了解。
2.数的发展与教学启示:从自然数、分数、小数三个方面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数的发展以及数学史对于我们教学的启示,将数学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对数学火热的思考。
3.形的发展与教学启示:张教授给我们讲解了国际数学节、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与圆周率…….一张张充满智慧的PPT,学员们都在感叹数学的魅力与源远流长。
4.数学符号的发展与教学启示:以➗”作除号为例,告知我们除号有平均分之意。学员们也了解到了一部分数学符号的发展,受益匪浅!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新的指导方向,我们将本次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主持:陈琼铃老师 马燕卿老师
摄影:吴烈元老师
文稿:林志贤老师 高丹敏老师 张丹仪老师
廖映老师 刘育华老师 马燕梅老师
编辑:郭苗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