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经典汲精华 阅读名著慧人生——记五年级问思辨博阅课程

水分子 
创建于2023-06-14
阅读 12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四大名著是古典长篇小说的艺术巅峰,是中国文学史的经典作品,对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树立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本学期,五年级结合语文教材中“四大名著”学习单元,开展了以“读四大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主题的问思辨博阅课程。通过阅读,认识经典人物,品味精彩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全面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前期准备

  寒假确定书名和出版社,统一版本,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老师们认真阅读自己所选书目、积极备课。

  博阅课《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交流分享假期读四大名著的收获,方便老师们把握学情。根据学情,发现学生对原著版本的理解稍有难度,在白霞玲校长的指导下,每本书都设计了导读课,通过名家视频解读和思维导读串讲相结合的形式分解四大名著的内容,为学生扫清阅读障碍。

观三国烽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跟随老师们的脚步去论英雄。

  杨俊英老师这学期采用探究式的阅读学习,把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把平时浅尝辄止的阅读导向真实,引向深刻,也促使了学生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提升能力,滋养品质。让整本书阅读真实地发生,让动态的学习过程呈现出来,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实践能力。一学期下来,虽然课堂上只是部分学生的互动,加上视频资料的补充,学生们终是有一些收获的。背一背曹操的诗,写一写阅读收获,展现了孩子们对名著的喜欢和独到的见解。

  聂发荣老师以“关羽”为话题,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引出主要英雄人物,然后再以“你最喜欢的英雄人物”分享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有了这样的引领,学生接下来的阅读分享便有章可循了,有模有样了。整节课下来整个教室回荡着英雄豪气,相信同学们以后再阅读英雄主题类的文章时,也会用“找人物——读故事——悟品质——评说人物”这样的方法了。

       

  景雪老师的课堂以《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切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抓住“英雄”一词,孩子们先交流分享你眼里中的英雄是什么样?现代汉语词典中又是如何对“英雄”一词定义的。后重点探讨在整本书中你心目中的英雄是哪位,他又有怎样的性格特点?鲜活的历史人物和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让孩子们沉醉其中。“辨”环节对于郭嘉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探讨更是呈现出孩子们对历史事件独特的见解。

  马静老师的课程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能以积极心态打开一本书开始阅读之旅的基础。《三国演义》原著阅读,因作品本身的特点和学生阅读兴趣倾向、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性。比如特点鲜明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精彩的影视片段、历史史料的补充等。激发阅读兴趣尽量做到利用多种资源,采用不同形式,“多管齐下”,让不同学生因为不同原因和需要,积极打开小说,充满期待地展开阅读。

识梁山好汉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率军三打祝家庄……《水浒传》中到处都是英雄的豪情壮志。

  孙春梅老师的博阅课程从《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入手,让同学们先谈谈自己了解到的书中的人物绰号,从绰号谈谈对人物的了解。然后对书中主要人物事迹进行了回顾,又从人物绰号来源的视频中了解绰号的来源。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熟悉了一些人物的绰号和事迹,更是了解到书中人物的绰号来源于人物性格、外貌、动物、武器等,从这些可以了解宋元时期的民风民俗、社会背景等内容。

  “此生不读金圣叹,翻烂《水浒》也枉然”,金圣叹评水浒,常有独到之笔。他把武松评作水浒第一位好汉。曰:“武松,天人也。”武松天人者,固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花荣之雅,卢俊义之大,石秀之警者也。断曰第一人,不亦宜乎?武松真有金圣叹评价的这般完美吗?

      王媛老师以这一话题为切入点,带着学生阅读《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至三十二回,穿梭于文字之间,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挖掘武松这个人物的本真。

  马艳丽老师的课堂,从“水浒知识知多少”入手,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从《水浒传》成书过程到核心词“官逼民反”,再到讨论梁山好汉们的反抗对象,一步一步深入探究,了解好汉们的反抗原因,以及反抗失败的原因。整堂课有探究有合作,在课程结束前,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好汉制作思维导图,学生兴趣浓厚。

      马老师还推荐学生观看《水浒传》解说,告诉孩子们了解名著的方法,让学生打消畏难情绪,更加热情地投入到博阅课程中。

  吴玲老师以《水浒传》中108位好汉的悲惨结局为切入点,通过观看影视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武功高强、屡战屡胜的梁山好汉为什么会有如此凄凉的结局?进而思辨——如果宋江他们没有接受招安,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学生们开阔思维、畅所欲言,或结合实际,或结合书本内容,辩论激烈。最后得出结论:即使宋江他们没有接受招安,最终也会因为资金问题、民心、战斗力、内耗等多种因素,走向灭亡。

叹取经艰难

真经不在西天,而在路途。

佛祖不是如来,而是自我。

妖精乃是人心生的欲望和执念

心生,则种种魔生;

          心灭,则种种魔灭。        

清代学者张书绅曾评价《西游记》一书,自始至终,皆言诚意正心之要,明新至善之学,并无半字涉于仙佛邪淫之事。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是一部奇文、一部妙文。

  陈淑红老师在课堂上让孩子们讨论了唐僧师徒四人身上的神性和人性,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师徒四人的特点进行总结,最后联系实际得出结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包容集体当中每个人的缺点不足,才能很好的团结协作,并发挥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黄瑞娟老师在课上引导学生围绕辨点——你认为孙悟空愿意做美猴王还是斗战胜佛?展开辩论,学生较感兴趣,他们能清楚说出观点,并结合书中内容及生活实际来支撑观点。不仅关注小说中孙悟空的成长经历还能结合阅读经验挖掘名人的成长经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可谓有理有据,实现了课内外的衔接,真正让思维在碰撞交流中产生火花,汲取成长的力量。

  李莉老师主要带领学生探究第八十一难。从名人对《西游记》九九八十一难的评价入手,引导学生回顾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求取真经途中,遇到的八十一难精彩情节,并在小组内和同伴讲一讲,结合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思考八十一难的"设难者"、"施难者""受难者""解难者",分析解读设置九九八十一难的的寓意:取经是一个理想、一种追求,理想、追求要取得成功,一定不会那么简单,一定会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只有经过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才能赢得完美的结局。聚焦第八十一难,设置矛盾冲突:第八十一难的设定并不严格,是否有"凑数"之嫌?组织小组讨论畅谈自己的见解。最后,尝试创编第八十一难,欣赏大作家胡适对第八十一难的改写,再次感受《西游记》的处世之道和隽永的启示。

  邓婷婷老师的课堂,从“西游记知识大比拼"入手,调动学生的兴趣。接着,围绕一个核心问题:“你认为西游记中谁是真正的赢家?”展开探究学习。先让学生读文猜人物,再分享:自己最喜欢师徒四人中的哪个人物?之后,通过制作人物卡片,使学生深入了解唐僧师徒四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思辨:你认为师徒四人中谁是真正的赢家?从而认识到:他们在取经路上各有所长,各有所获,人物设定巧妙,缺一不可。最后,在《西游记》片尾曲中,同学生一起回顾那些精彩的故事情节,学生试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片段,课程内容丰富,学生兴趣浓厚。

惜红楼梦断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写尽人情冷暖,贾府繁华时,高朋满座,满天下人献殷勤,当繁华没落之时无人问津。也让我们懂得繁华过后终究太虚幻境红楼梦一场。

  关丽昇老师从梳理人物关系为契入点,带孩子走进这本经典著作。本书中,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讲解和看视频,能帮助学生理清贾家主要人物关系,讨论和看书,让学生认识金陵十二钗,了解她们跌宕起伏的命运。本学期的博阅课,不仅让老师又一次走进经典,也让孩子们对《红楼梦》这本巨著,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喜爱。

  马丽娟老师的课堂,借助87版电视剧《红楼梦》视频片段,通过问题设计:为什么林黛玉这个形象会令人难以忘怀,她的“美”究竟体现在哪里?林黛玉这一形象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激发学生回归文本深入思考,在小组交流讨论中,结合对经典片段的模仿表演,从语言、动作、神态中对人物形象进一步地深入理解。

  李秀琴老师是以了解“刘姥姥三次进大观园”为主线,学生通过对重点段落的了解和教师的点拔,又结合视频的直观欣赏,认识了刘姥姥是一个幽默风趣,善良,有自尊,大智若愚,善于变通的穷苦老人,懂得知恩图报。

  “在金陵十二钗中占有一席之地并让人记忆深刻,她的独特性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与黛玉等人的传统深闺女眷深重色彩不同,她具有独一无二的泼辣、大气、豪爽性格。”她就是曹雪芹笔下的王熙凤。王昆仑先生曾有一句经典名言:“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本学期,王璐老师带领同学们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经典中的王熙凤。

  读古典名著不仅让同学们获取了古典文化知识,增加了文化素养,修身养性。更能提高我们的文化阅读、鉴赏能力。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阅读,我们一直在行动。


                                         制作:吴玲

                                         审核:白霞玲

阅读 12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