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杨琳老师带领高二(2)班同学们走进中国近现代油画的世界,一同领略《开国大典》,《父亲》两幅作品背后的故事。
《开国大典》是中国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原作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库,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是《开国大典》画作的复制品。该作品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
董希文创作《开国大典》油画作品,采用了一种表现派和现实派相结合的手法,艺术处理很大胆。
从草图上可以看出董希文创造性的突破有两个。第一个是草图上除毛主席侧身站在靠近中间位置,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边三分之一的画面,而右面则是广场群众,这样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按一般构图规律来看似乎有失平衡。另外一个就是按正常视觉规律,在毛主席的右前侧应有一根天安门城楼的大红柱子。
广场上红旗如林、绚丽多彩,整齐的队伍和严肃的标兵显得庄严、隆重、热烈。城楼上左面的一排大红柱子及大红宫灯,崭新的紫红地毯、盛开的菊花,朵朵的白云和天空中翱翔的白鸽,无不象征着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昌盛与和平。远处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封建制度的结束,也是华夏古老民族的新生。
同样的还有一副闻名的超写实人物画作品——《父亲》,这幅画的身上处处都是细节,尤其是手指甲,里面藏着一层黑黑的污垢。出身农村的人应该对这样的指甲不会感到陌生吧。
他就像是无数人印象中的那个农民父亲,让人不禁想起那段艰苦奋斗的日子,想起千千万万个如此饱经风霜的农民,他们是时代的脊梁,是历史进程中最容易被忽视,却与民族命运紧密相关的群体。
大家仔细看他的耳朵旁边加了一支圆珠笔,而不是一支烟,是为什么?画家为什么这么刻画?
其实有一个前辈建议,可以在这幅画中加一支圆珠笔,沧桑的农民是旧社会时期的,加了一根笔表示他是新时代的农民,有知识了。
接下来杨老师通过视频更为直观的方式进行解读这幅作品。
该画用浓厚的油彩,精微而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幅感情真挚、纯朴憨厚的普通农民形象。即使没有斑斓夺目的华丽色彩,也没有激越荡漾的宏大场景,但作者依然刻画得严谨朴实,细而不腻,丰满润泽。背景运用土地原色呈现出的金黄,来加强画面的空间感,体现了人物形象外在质朴美和内在的高尚美。
杨老师带同学们一同欣赏现代作家冷军的超写实绘画作品。
老师们一起课后进行教研,杨老师也对本节课进行反思,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