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萍兰州十中二级工作室教师读书心得分享

创建于2023-06-14
阅读 20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兰州市李兴萍金城名师工作室

【2023第01期  04-06月】

【愿景】

争做文理融合的数学老师

构建人文气息的数学课堂

一颗心,细细品

品读书中的大千世界

一腔情,静静览

览读书中的大好河山

一个梦,渐渐追

追寻书中的大多智慧

一起去,书海撷

撷起那一份份美好的憧憬

第一组

阅读书籍:《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理论普及读本)

深度学习,让教学触及学生灵魂——《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书心得分享

分享人:张生林

个人简介:    张生林,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在兰州市第十中学承担高中与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多年。现担任兰州初中数学学科兼职教研员,兰州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基地专家,李庾南名师工作室核心组成员。在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究新课标,将自己对课程的研究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兰州市第一届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多次在兰州市教育局举行的李庾南教学法及“兰州智慧课堂·名师在线” 活动中作公开课,获得了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并多次承担省内专题讲座。

        近两年积极参与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智慧教育·名师在线”并多次参与公开课。多次参与兰州市教育局组织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参与多项省级,市级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以多篇论文的形式发表并获奖。

读书心得分享:

        有幸在今年加入李兴萍老师金城名师工作室,李老师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她的工作理念,还向我们推荐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盛夏季节,让我通过阅读,受益匪浅。

       听闻深度学习这个理念已经有好几年了,读罢全书,才对这一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读过之后,我有几点粗浅的认识。

        “逻辑”,学情是书中多次提及的关键词,关于核心素养的各个点之间如何推进融合的逻辑,教材编写中单篇与单元,单元与整册书,整册书与整个学段之间教学内容的逻辑,学科核心素养与育人价值的逻辑,学生如何认知、如何思维、如何学习的逻辑,学科与学科之间融合关联的逻辑,都是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深度研究的问题,只有搞清楚了这些内在的逻辑,或许才能真正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打通融合,做到选择好单元学习主题,确立好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好单元学习活动。

        历经多次教学、课程改革之后,深度学习所倡导的就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学生有没有学会,学生是否会学,教师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协助者、引导者,不再单一的关注和表述为教学目标,而是学习目标,如何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新的情境和体验中习得新的知识,并能迁移运用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这就必须立足学生的实际学情,而这一点是让我很困惑的地方,如何以有效方式迅速掌握学生的学情,特别是对于不同能力层级水平的学生学情的掌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我校为例,一个班最起码可以分为三到四个不同的能力层级,那么相对应的学情就会有差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学习目标的确立、作业的布置和评价的有效性方面我们都要立足不同能力层级的学情来进行设计。这样才能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不然就会出现有的孩子吃不饱,有的孩子是在陪读的情况。

       因此,按照书中提出教师一定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思维的发展状况,适时创设能够促进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以单元内容的整体分析和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为主体,着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围绕着教学的核心内容和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参与到具体的情境之中。

        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我应该不断积累有效组合的经验,形成一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反思中不断改进和完善。在所有的课堂教学资源中,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是使这两种资源发挥最大效益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得课堂教学高效率、更深层次的突破口。构建“学的课堂”,看起来主要是学生自学,但教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引导、指正。

       一本书的字数是有限的,但是给予我们的思考确是无限的,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我还需要走的路还很长。教学相长,我相信,只要秉持初心,一定会方得始终。

分享人:李菊鹏

    个人简介:李菊鹏,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2020年参加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连续两年评为校级优秀教师。

读书心得分享:

       这学期开学初就收到了李老师送的《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一直到最近才读完,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这三年的教学,一直以课程标准为依托,重视学生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到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在上课过程中以学生现有水平为基础,明确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并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告诉学生未来要学习的方向,但由于经验不足,很多时候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直到读完这本书,我才豁然开朗,主要原因还是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没有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进行深度学习,只有深度学习才能实现落实核心素养的目标,让每一位同学在数学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如何做到深度学习,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让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活跃起来,教师要确立促进学生自觉发展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学生即将要达到的水平。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挑战困难,从现在走向未来。深度学习提倡单元教学,在教学方面,单元学习需要大胆地“重构教材”,要对课程标准、学科发展核心素养、教材系统以及学生学情等充分把握的基础上重构,确定单元学习的主题,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研究学科的知识体系、核心素养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从而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为深度学习的设计作铺垫。在学生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再加工,并融入当前的教学,深度加工,掌握知识的本质,学会联想再加工,而不是简单的机械记忆或者是浅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的最终不是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并且有能力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

       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不断地调整教学策略,希望能使未来的学生收获更多!

个人简介:张韵,女,汉族,1996年出生,2018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中学二级教师,毕业至今一直任教于兰州市第十中学,担任初中数学教师及班主任工作,多次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曾获兰州市第十中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教育故事演讲三等奖、板书设计三等奖等。

读书心得分享:

      闲暇之中,读了“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这本书,收获颇丰。读完这本书,我们常谈到的一些问题又促使了我陷入了思考:什么是教学?我们教学的价值何在?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本书给我的启示,谈谈我的认识。

      什么是教学?有的老师认为,这是什么难的问题?我们每天都在上课,让学生掌握当天的知识,这不就是教学吗?也有老师会认为,我们的教学就是教书育人。读了这本书后,我想说,前一种认识是浅显的,很显然,在我们的教学中,从未思考过学生在课堂中学的知识,能使学生有怎样的变化和发展,怎样才能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发展,想明白这些问题,才是真正的教学;而后一种认识的确很明确的回答出了“培养人”的问题,但实际生活中, 我们的教师大多是“教书匠”,常常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了,教学中,虽然尽职尽责,辛苦勤勉,却从未思考过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样的教学同样是肤浅的。

      读了这本书,我才了解到真正的教学绝不是把储存在书本上的知识转移到学生的头脑里再储存起来,而是要把外在于学生、 和学生没有关系的知识,在教学中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对象,通过学生个体的主动学习转变成学生成长的养分。真正的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学习,强化的是学生的自我发展;真正的教学,是教师、学生、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的过程。

      而这样真正的教学正是我们所说的深度学习。谈到深度学习, 我想到了我们平常教学中这样的例子:考试后,试卷讲评时,常常听学生无奈的说,这些知识我都会,可解题时我怎么想不到呢?还有老师说,这知识我都讲了三遍了, 学生怎么还错呢?仔细分析上面的问题,究其本质,就是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理解,学习时,没有深入知识的本质,也或者是没有从多角度的去研究、去应用,也就是学习只停留在了浅层次的学习中。深度学习它就是“真”教学,是触及学生心灵的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中,用记忆代替思考,用背诵替代现象本质的理解和观察、操作是一大陋习,能使孩子变得迟钝,到头来会使孩子丧失学习的愿望”。这段话中的教学,有记忆的做法,有背诵的手段,却不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不能使学生“心动”,所以不是深度学习。 诸如我国的一些古语“鹦鹉学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心不在焉”等也描述的是没有“用心”的学习,它一定是无效的学习,更无从谈到主动而有深度的学习。教学若不能打动人心、不能使学生的思想、意识、情感得到活跃,就不可能有作为主体的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还是理解性学习。它更强调一种深层次的思考,用解释、思辨、推理、验证、应用等形式去激发学生综合性的参与学习,且能围绕核心问题,并赋予真实的、复杂的情境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修正知识,创建模型,建立知识与真实情境的关联,从而理解世界,我们才说,这才是真正的教学,发生了真正的深度学习。

       总之,真正的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有价值而深度的学习,能够学以致用并创新实践。它的价值就是落实立德树人!让我们每位教师都从自己的日常教学做起,力求使每节课都有真实有效的学习发生。


分享人:马睿迪

个人简介:马睿迪,女,汉族,中学二级教师,任教于兰州市第十中学,担任初中数学教师及班主任工作。曾获得优秀教师称号、兰州市第十中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教育故事演讲二等奖、板书设计三等奖、兰州市第十中学作业设计比赛三等奖等。

读书心得分享:

       这段时间,有幸拜读了刘月霞、郭华主编《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读完这本书我思绪良多,对深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深度学习是当下教学改革当中的一个热词,相对于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迁移和运用。如今教学变革“模式化”“程序化”倾向严重,“形式化”“浅表化”问题突出,忽视思维过程,排斥求异思维,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极为有限。

       教不等于学,所有深度的教学都必须建立在促进学生有深度的学习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更有价值——“让学生学什么”;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有意义——“学生应学会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怎么学”;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怎么评”。教师必须能够清晰把握本学科对于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和贡献,以明确教学的终极目标;必须准确认知本学科的体系结构、学科思想方法、学科大观念和核心概念,以选择和确定教学的内容载体;必须熟练掌握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独特的途径和方法,以确立适宜的教学过程与方法。

      深度学习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目标窄化问题的需要。当前,我们的课堂仍以单一的知识目标掩盖课堂学习的多维目标和多重结果的居多。深度学习强调将掌握知识与掌握沟通、协作、自主学习等能力联系起来。学生通过深度学习获得倾听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协作交流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迁移应用的能力,同时在能力提升中实现积极情感的体验。

      深度学习是改善课堂教学中关系问题的需要。教与学的底层问题是关系问题。只有让学生与课堂、学科、教师、伙伴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学习才能发生、才会持久。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存在感、获得感和意义感,学生才会参与学习、乐于学习。深度学习强调安全而润泽的课堂,有利于促进关系的改善。

      深度学习减轻学生负担过重问题的需要。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始于课堂。以低水平的认知加工、机械记忆和被动的浅层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是“补不完的课、刷不完的题”。走向深度学习的课堂是包容悦纳的课堂,是学生自主探索、伙伴协同学习的课堂,是促进学生高水平认知加工、基于理解、主动学习的课堂。

      当然,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同时,深度学习还需要充分利用交互式反馈评价、思维导图式学习等工具,以便开展恰当的教学评价,反馈教学效果,进而帮助教师自己检视和反思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各个环节。所有这一切都构成深度学习的要素,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真正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思维的建构。

      好的教学一定能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表现中经历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过程。深度学习是全人格参与的过程,是支持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我们相信,把这方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必然带来的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学习是自我导向的终身的学习,掌握深度学习的方式,终身受益。

品读一本书

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品读一本书是教育智慧的积淀

品读一本书是自我心灵的充盈

让书香飘满人生的每一个季节

让书香温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让书香熏染你我的心灵

让我们一起“静心悦读”吧


图片:兰州十中数学组教师

文字:兰州十中数学组教师

编辑:张福军

审核:张生林、李兴萍

阅读 20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