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要积极把握好生活与游戏两大学习主要渠道,创设适宜于培养儿童人际交往,发展其合作意识与能力的良好环境。幼儿园老师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呢?博兴县学前教育张翠芝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走进纯化镇中心幼儿园,聚焦“创造性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这一问题,以中班建构游戏为例开展实地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由纯化镇中心幼儿园贾素萍老师主持。活动分为“概念导入•引题铺垫”、回顾《指南》•明析表现”、“现场观摩•问题研讨”、“总结提升•携手共长”四个环节。
概念导入•引题铺垫
主持人引用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如果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他必然走向孤僻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这一名言,带领各成员从心理学角度认识合作的重要性;后以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作文题目“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为题引发人际思考;并通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与要点解读阐述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培养要点。同时重温“合作”与“创造性游戏”概念,为后续教研引题铺垫。
回顾《指南》• 明析表现
(一)《指南》辩论式深度学习
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行为的典型表现有哪些?如何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带着这两个问题,工作室负责人张翠芝老师引领大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与儿童典型表现进行辩论式学习、解读。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加入游戏、与人友好相处是合作的前提,游戏中的自信表现、规则意识、交流沟通与问题解决能力等是合作的保障。
(二) 透过《指南》解读幼儿游戏中的合作行为
辩论式《指南》深度学习,让大家了解社会领域各目标与“合作”的关系,提高幼儿合作行为解读能力。
1.乐于与人交往是合作的前提,幼儿园要为幼儿多提供自主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为合作行为的产生创造条件。
2.幼儿合作行为的产生,透露出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与策略。如,运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同伴游戏;良好地自我控制与调节,通过沟通、协商的方法解决同伴间矛盾;有同理心,形成对己对他人的评价与态度,观点采择能力得到初步发展。游戏中,我们应多提供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机会,让幼儿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
3.每一个儿童既是社会人,又是独立的个体,游戏中儿童的想法、意见在碰撞中激化、融合、最终达成共识,这是儿童合作意识形成、合作能力得到发展的重要过程。
4. 遵守规则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之一,是合作的基本保障。能否遵守约定的游戏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幼儿间合作的效果。
现场观摩•问题研讨
(一)游戏观摩
工作室成员走进游戏现场,观察游戏实况、辨析幼儿合作行为、发现影响幼儿合作意识产生与能力发展的因素。
(二)案例分享
1.纯化镇中心幼儿园中一班马诚孜老师分享案例《美丽的家园》
2.纯化镇中心幼儿园中二班王婉玉老师分享案例《城堡搭建记》
(三)问题清单
两位老师以案例为媒介绍幼儿合作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教研组连同户外现场观摩发现的问题,形成问题清单,进行深度研讨。
问题清单如下:
1.什么样的游戏环境,更能让幼儿的合作成为可能?
2.幼儿合作行为的典型表现有哪些?
3.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4.聚焦教师实践问题——我们能为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做些什么?
(1)计划环节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该如何培养?
(2)幼儿性格内向、胆小,游戏中大多是旁观者或者独自搭建,像这样的孩子该如何培养其合作意识与能力?
(3)不按计划进行游戏,原本的分工也化为光影,老师该如何做?
(四)案例分析
研讨中,工作室成员对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有以下收获:
做反思型幼儿教师:勤反思是幼儿教师应有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品质。常思考、善反思有利于教师保持敏锐的专业眼光,能科学看待儿童的学习,发现不一样的儿童:建构游戏中,幼儿在不停的操作、反思,再操作、再反思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建构能力提升的同时合作互助意识与能力也得以提升。
案例中的教育智慧: 1.以连续性追问的方式,引导幼儿持续关注游戏,引发参与兴趣,引发幼儿深度思考。2.借用徐志国教授师幼互动8句话,进行有效互动,引发幼儿思维碰撞,让幼儿在辩论、商讨、沟通中促进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3.召开儿童会议进行游戏复盘,帮助幼儿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看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梳理、提升其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问题研讨 启智实践
各成员结合实践经验畅所欲言,针对问题积极研讨。为进一步发挥教研实效性,让教研成果可视化,对研讨成果进行现场梳理:
1.为幼儿创设有准备的游戏环境。从培养合作意识角度出发,有准备的环境包含教师的教育思考,富有教育性、挑战性,为幼儿合作行为的产生创造可能,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重要,并学习分工合作。
2.幼儿合作的典型表现从语言角度看表现为:询问、了解游戏内容,表达加入游戏的愿望;向他人发出游戏邀请;交流意见;通过沟通解决矛盾等。从行为角度看表现为:交换材料、互帮互助、角色分配、任务分工、协助配合、问题解决等。
3.影响幼儿合作行为的因素有性别、性格、游戏兴趣、游戏时长、教师放手程度、任务难度、材料种类、规则意识、语言能力、交往技能等。
4.聚焦实践问题,解决一线教师疑惑。(1)计划环节中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培养:遵循幼儿搭建意愿,增强合作制订计划的兴趣与主动性;按建构意向分组,增强合作目标性;以添画方式完善游戏计划,增强参与性;支持不同幼儿用不同色彩的笔添画计划,感受参与度。(2)内向胆小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倾听幼儿想法,关注并放大幼儿优点,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交友,帮助内向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其他幼儿向其发出游戏邀请,为其创造参与机会;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与能力。(3)中班幼儿年龄小,按计划做事的意识与能力有待提高,原有计划容易被遗忘,先做后想、边做边想的情况较为常见。老师要允许幼儿更换、调整游戏计划,并支持幼儿按新计划自由自主搭建,做到不打扰、不影响幼儿间的合作。游戏后教师要通过游戏回顾,引导幼儿将游戏与计划对照,思考为什么调整计划、自己收获了什么,通过反思活动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增强计划意识与目标意识。
总结梳理•携手共长
工作室负责人张翠芝老师妙笔点睛,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总结,提炼教研成果。
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具创新性的工作,通过本次的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明确了创造性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为工作实践提供智慧方案。研有所获,研有所用,全体成员表示要将教研成果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反思,为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探寻更加科学有效的路径。
图:张小伟 张小卫
文:贾素萍
审核:张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