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暨湖北省中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第27期

祝静雯Kentucky
创建于2023-06-13
阅读 322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走进江夏区: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基于深度学习的产业破局与变局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27期走进江夏,6月14日上午来到了江夏区第一中学。活动得到了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丁华锋院长、朱长华副院长、曹松林副院长的大力支持,委托中学教研室主任华林飞、分管主任伏森泉进行顶层设计,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主持承担。本次活动以基于深度学习问题研究为主题,开展了课堂展示、教师分享、专家评课等活动。武汉市教科院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武汉二中地理特级教师卢厚冰、江夏区第一中学校长万汉桥出席活动,活动由江夏区地理教研员张华主持。

    

       江夏区第一中学校长万汉桥在致辞中,首先对与会专家、教师表示热烈欢迎。万校长对于我校能够承办如此高级别的地理学科研讨活动深感荣幸,同时十分感谢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程远会老师的信任和卢厚冰专家的指导,也感谢我校地理教研组老师的付出。在国家教育“双新”和“双减”推行下,江夏一中作为湖北省示范高中、武汉市普通高中领航学校,积极寻求新的课堂改革方案,坚定支持新课堂教学建构的研究、鼓励老师们深入学习新教学理念,践行多种教学形式,积极推进情景化项目式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深入学习、思维生长的摇篮。

       课堂展示主讲教师分别是江夏区第一中学的王玉老师和祝静雯老师。王玉老师的地理课分为课前探究——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和课堂探究——江夏区产业结构变化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的学习中,学生课前根据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上关于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问题,课堂上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最后思考并总结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比较优势的变化、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本部分的学习方式主要为课前小组探究,锻炼了学生的自学和合作探究能力,也使学生在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进入课堂,为下一部分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本堂课的重点内容。首先由学生汇报课前对于江夏区区位因素的分析,必备知识铺垫好,王老师就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外至内,对比总结,进入深度学习。

      从江夏区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对比,到江夏与上海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对比,深入剖析了二者的异同点及原因。再从产业间到产业内部,利用了江夏区三次产业的实际案例,探寻产业结构内部的调整变化及原因。

      课堂最后带领学生思考,未来江夏区应该如何发展,并以学生对江夏区十四五产业调整及发展方向调查报告做对比,与本堂课的探究内容形成呼应,由此,对江夏区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主导产业是一个地区发展之基、动力之源,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决定作用,江夏区正站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风口,而作为江夏区的主导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位于江夏区的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分公司如今也正处在新能源汽车冲击下产业转型的浪尖。祝静雯老师选取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展开本单元关于“汽车工业能否带动家乡的发展”的问题研究,并确定创设“上汽通用能否持续带动江夏的发展”辩论赛的情境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前期学生通过政府报告、上汽通用销售年报以及江夏融媒等公众号查阅相关资料,为了解决资料查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5月26日,全班学生前往上汽通用,观看汽车组装生产线与清洁生产工序并与工作人员交谈,还有部分同学走上通用大道通过访谈的方式调查了解了通用周边的发展现状。

     基于前期的辩论前资料准备,课上正方从上汽通用充分利用了江夏区发展汽车工业的区位优势及其落户十一年带来的巨大经济及社会效益出发,借用政府数据展示了上汽通用给江夏带来的积极影响。反方则从从上汽通用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污染,投资大但利润逐年下滑、新能源汽车全面遇冷以及上汽通用产业布局单一四个方面展开驳斥。

      紧接着,正方三辩与反方三辩开启战火,进一步反驳质询对方的观点,随后便开启了全班同学的自由辩论,同学们提出“政府能给予上汽通用多久的财政补助?上汽通用是否充分利用了江夏区的技术、人才优势?上汽通用能否留住人才? ”等一系列问题,唇枪舌战,课堂氛围被烘托到了顶点,最后正分方四辩做总结陈词,结束辩论。未来若想破局焕新,同学们纷纷提出了建议,他们认为通用应充分利用原有汽车工业基础进行技术革新,挖掘新的企业特色,重新赢回市场,而江夏区则需要利用政策引导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并完善基础设施吸引人才、牵线与光谷的智能化汽车芯片合作等方式帮助通用渡过难关。

      随后教师回顾本节课的知识框架,通过上汽通用能否带动江夏区持续发展总结得出产业能否带动经济发展的一般分析思路。最终教师呼吁同学们要敢于突破自我,提升自我,走在前列,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在未来面临诸多选择时,考虑回到家乡江夏,为江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交流环节,武汉市钢城四中肖俊杰老师就武汉市的辐射功能从三个方向进行了归纳:首先,一芯驱动,科创先行 ,其次两翼支撑,带动引领,第三,三维发力,激活发展。最后肖老师立足高考,剖析了典型的相关试题。

       

      武汉市第二十三中学艾雪晴老师对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首先,她罗列了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的四大阶段,重点描述了21世纪以来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变化,随后她指出了武汉市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武钢三中胡燕玲老师提出了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的地理思考,她指出中国目前正是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关键时期,更是向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汽车转型的关键时期,所以在高考中汽车工业的转型已是热点话题。其次,她回归课标、回归教材,梳理了本节问题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地理知识。

      卢厚冰老师认为,两个老师都以江夏区的产业发展为例展开了教学内容,两节课用了同一个班的学生、同一个板书,围绕同一主题——地区产业结构,从宏观到微观,从大产业到小产业。两节课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学而服务;2.主动学习是两堂课的主旋律;3.学法指导是两节课教学的灵魂;4.课堂充满正能量,充分展示了地理课堂的思政意义。王玉老师的第一节课先通过上海市的案例探讨出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再将其运用到江夏区的探讨中,思路清晰,最后回到未来江夏区如何发展的问题上。这节课体现出了总结规律的学法指导,符合课标要求。第二节课辩论赛就更加精彩了,正反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有理有据,可以看出课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祝老师进行了规律性的总结,又回应了第一堂课王玉老师所总结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规律。最后,针对通用公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们从政府和通用公司两个角度,各抒己见,提出建议。两节课前后呼应、相互佐证,体现了鲜明的尺度思想,让学生能够走出江夏看武汉,走出武汉看湖北。

      程远会老师首先对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表达了感谢,并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两节课堂极强的关联性。第一节课为“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在教学设计上,王玉老师尊重教材,以教材上的典型案例——上海市的产业结构变化为基础,再由典型案例到个体案例探究,由上海聚焦武汉、江夏,利用具体案例探究三次产业的变化,深入探究产业的破局与变局。第二节课是更加具象的“汽车工业能否带动江夏发展”,着眼于江夏区的上汽通用(武汉分公司),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形式规范新颖,从江夏区是否适合汽车产业发展、通用能否持续带动江夏发展的分析,回到一般规律,最后与第一节王玉老师的课形成呼应。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三位老师,分别从武汉市的辐射功能、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变化、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进行入研究,贴合本次主题,升华了前面的课堂学习。他表示本次活动对于双新背景下教学改革的研究十分有意义,老师们敢于突破、敢于挑战,勇于破局、善于变局,达到了深度学习、深度教研的目的,最后再次感谢老师们对于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教师磨课合影

       

阅读 32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