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群众对金融投资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虚拟币”、“养老投资”、“科研项目投资”等形形色色的广告,以“高回报”、“未来大趋势”、“投资大师”等噱头,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非法收资金,再迅速通过地下钱庄或控制的账户“跑分”等方式进行“洗白”,也因此,非法集资所得资金往往很难追回,从而导致很多受害者蒙受巨额损失甚至倾家荡产,具有极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非法集资常见手段
承诺高额回报
- 不法分子向消费者承诺无风险、高回报、有担保,甚至伪装成借款人或虚构“私募基金”,直接向消费者进行诈骗。
- 以“建设养老院”等相关养老项目及口号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并承诺会给予高额回报且投资后可低价享受优质养老服务,诱使老年群众加盟投资。
- 不法房地产企业在房屋项目尚未获得许可或有些房屋土地还未进行开发建设时,便虚构可以内部购买、发放会员卡等形式,变相向消费者进行兜售以达到融资目的
编造虚假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开展创业创新等幌子,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有的甚至组织免费旅游、考察等,骗取社会公众信任。
利用亲情诱骗
有些类传销非法集资的参与人,为了完成或增加自己的业绩,不惜利用亲情、血缘关系,编造自己获得高额回报的谎言,拉拢亲朋、同学或邻居加入,使参与人员迅速蔓延。
这些“项目”的回报率通常超过正常投资市场的水平,诱惑力非常大。为了骗取更多的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人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便秘密转移资金或携款潜逃。
非法集资并非多么神秘的骗局,纵然套路花样百出,其实均跳不出“承诺低风险高收益”、“稳赚不赔”、“机会难得”等几个最显著的特征。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天上不会掉馅饼,要坚守理性底线,分析风险和收益水平合不合实际。购买金融产品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不与银行、保险从业人员个人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不接收从业人员个人出具的任何收据、欠条。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非法集资风险提示,遇到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可以看清其本质并及时举报投诉,远离以“私募基金”名义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