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血管病

创建于2023-06-12
阅读 45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会导致颅内出血的问题,引起颅内压增高,最为常见的为脑出血,主要是颅内血管破裂出血导致。

蛛网膜下腔出血也是属于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主要与颅内动脉血管瘤破裂出血有关,血液会进入蛛网膜下腔,从而会引起颅内压增高,会导致剧烈头痛以及呕吐的症状。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一般发病比较急,会引起颅内压明显增高,甚至产生意识障碍,一般需要通过头颅CT来检查,要根据具体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控制病情的发展。

二、血性脑血管病主要包括脑实质内出血和脑表面出血,临床症状具体如下:

(1)、脑实质出血:即自发性脑出血,通常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如头疼、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加的表现,患者还会出现偏瘫、失语等症状。若出血量较大或出血部位较为关键,如脑干出血,患者则会出现意识改变,脑叶出血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癫痫发作;

(3)、脑表面出血:即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剧烈头疼,与脑膜透明器官、透明结构有关。除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刺激性癫痫发作。

三、脑出血常见症状有哪些?

脑出血的症状轻重差别很大,主要决定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大小。常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中发病,发病时多有血压明显升高。常见症状有:头痛、呕吐、视言语不清、偏瘫、半身麻木、眩晕、站立或走路不稳、视物模糊、肢体抽搐、精神失常,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四、常见病因有哪些?

脑出血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高血压且血压控制不良、脑血管发育畸形、脑血管淀粉样变、血液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脑肿瘤、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

五、脑出血护理措施:        1.病室保持安静和光线柔和,病人绝对卧床休息(蛛网膜下隙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限制探视,发病24—48小时内避免搬动和牵动头部,防止再出血;取侧卧位、以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抬高15°— 30°,以利颅内静脉血回流、减轻脑水肿,面瘫病人取面瘫侧朝上侧卧位,以利于口腔分泌物引流。

    2.发病24小时内或有意识障碍、恶心呕吐不止者,应暂禁食,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24小时后生命征稳定、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严重消化道出血时,可鼻饲流质饮食,保证足够热量(每日8368kJ)、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液体及电解质的摄入,以保证营养、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预防便秘;不能鼻饲者改为胃肠外营养,静脉输液控制在每日1500ml左右。

    3.密切观察并及时记录生命征、意识状况、瞳孔变化等,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脑疝早期表现。

    4.加强用药护理,执行降压治疗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使用呋塞米要注意血清电解质变化,应用硫酸镁时要注意观察呼吸、循环情况及昏迷程度;甘露醇不能与电解质溶液等混用,以免发生沉淀,因低温出现结晶时,需加温溶解后再用;硫酸镁不可漏出血管外,以免发生组织坏死,静脉推注不能过快,以免导致一过性头晕、头痛和视物模糊等;用6-氨基乙酸(EACA)进行止血治疗时,应观察有无消化道反应、体位性低血压等。

    5.保护感觉障碍的肢体,防止烫伤、冻伤、刺伤、碰伤或摔伤,安置瘫痪肢体于功能位,进行肌肉按摩和被动活动肢体,每2小时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

六.脑出血患者如何家庭护理?

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很重要,护理良好可以避免许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要点有 :(1)心理护理 :脑中风患者常表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家人要经常开导病人,多方耐心关照病人, 积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安全护理 :病人的居室应通风良好、光线充足,去除门槛,改建坐式马桶,衣服应 肥大柔软,鞋子应使用防滑软橡胶底鞋,不要放置热水袋以免 烫伤,配备拐杖、轮椅等。(3)生活护理 :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每2~3 h 翻身1次,协助做好大小便护理,勤洗、勤换。保持口腔黏膜清洁卫生,早晚用软毛刷刷牙。(4)饮食护理 :食物供给以高蛋白、低盐、低脂、适当热量的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谷类、鱼类和豆类等,少食刺激性食物,并注意饮食卫生、戒烟、戒酒。(5)用药护理 :定期复诊,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随意增减。(6)康复训练 :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按计划对病人进行语言康复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能减轻致残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贺兰县人民医院住院部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如意湖西路贺兰县人民医院
阅读 45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