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传承文化——安外602班十分钟队会

安外602
创建于2023-06-12
阅读 27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午。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端午”。端午,是个浓情的节日。今天,安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同学们欢聚在一起,感受传承千年的中华文化,体味那历久弥新的中国味道。

  端午传统第一项:包粽子。粽子又称“角黍”、“筒粽”,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战国末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屈原冒死向楚怀王谏言,楚王未听,楚国亡。屈原心灰投江,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初五。百姓哀痛,纷纷把饭团、鸡蛋等食物投入江中,以免江中鱼龙虾蟹等咬屈大夫的身体,后来人们又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吃粽子、赛龙舟,都是是为了纪念屈原,故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菖蒲、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从扑鼻香的竹粽浓味里,我们能看到柔情;从震天响的龙舟呼号里,我们能听到硬朗;从五彩绳、香囊里,我们能看到对美好未来的期望。端午的传统习俗还有很多,我们不仅要延续这个传统,而且要过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这都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璀璨明珠。

阅读 27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