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凝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美术组第三次横纵教研-在研讨中进步

创建于2020-10-28 阅读120
继前两次横纵云教研,白小美术组再次齐聚云端,于10月27日下午开展了第三次大组教研,就本周主要问题,结合实例,人人进行发言,加强交流,在又一次研讨中感受思维的碰撞。

本次教研的活动内容是:结合实例,如何体现教材内容、体现课标要求、体现学科素养,评价出学生的美术素养。
首先,美术学科总督程老师对美育调查通知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说明,为老师们提供了接下来清晰明确地工作思路。
接着就由各个校区针对本次教研活动主题进行发言,在此次教研活动中,美术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进行了自己的阐述,大家以一课为例、对学科素养、课标要求及学生评价要点的理解融合进本次活动的主题中,大家在交流中感受促进对美术课堂的新认识。
首先进行发言的是程老师,程老师以二年级上册《我的梦》一课为例对本次教研问题进行分享: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就是课标中提到的自由的表现学生所想。同时,本节课采用刮画的形式完成课堂实践活动,引导使用不同的工具,体现了课标中的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构图细节表现等基本绘画知识,让学生既快乐学习又受益匪浅,针对低年级学生想象思维更突出的特点。采用感受¬——欣赏——观察——创作——拓展的策略,以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为基础进行教学活动。

接下来,赵老师分享到:针对《我的手》一课,更加凸显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启发学生随手形构思的发散性思维,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手影视频—创意绘本—教师示范—作品欣赏;另外在不同环节中,可以引导学生用手摆出不同的造型,进行造型表现;还可以在描画出手形之后,旋转画纸,启发学生再次想象,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主要结合星级评价中的“艺术创新星”进行评价。
黄老师以六年级《为自己设计动漫形象》一课为例,介绍了本课重点突出美术核心素养中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美术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目标是:“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本课鼓励学生创作能够体现自己特征、具有民族特点的动漫形象。激发学生学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热情。
张瑞雪老师以“造型表现”领域《细致的描绘》一课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品欣赏环节,通过欣赏大师的作品或同伴的作品来提升图像识读的核心素养;在艺术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内容或自主创作来提升美术表现、创意能力的核心素养;在作品展评的环节,通过多元评价,在小组内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或自愿上前展示。评价方式为采用互评、自评结合的方式。并围绕我校六大习惯星中进行发放奖励。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线描的知识与技法的情况,也要关注学生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孙老师通过《庙会》、《我们在游乐场》此类课程,发现学生在复杂场景的创作上,有比较大的问题。所以基于课标内容和儿童美术创作的特点,引导学生多观察民间艺术活动、古建筑、人文典故等内容,激发学生创作灵感,进而进行主题创作。多鼓励、多体验、多记录,并利用网络平台展开交流。此外还借鉴色彩让画面别致起来,鼓励学生多看多尝试。最后启发学生借鉴优秀艺术形式,让联想灵动起来。通过以上评价和指导,让学生的作品灵动起来,增添民族特色和艺术魅力。更具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陈思老师结合《庄严的牌楼》进行分享,本课需知道牌楼是古代建筑的类型之一,了解几种不同的牌楼的功能、结构、材质及美感特点。掌握牌楼的赏析方法,能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对牌楼的感受与认识。根据牌楼的地域不同,反应的时代不同,把知识串联起来,感受认识、建筑的样式和造型纹样,体会中国文化,落实文化素养。
佟老师分享到: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教学不再是简单地看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与技能掌握到何种地步,而是把各个学科当中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起来为美术学科所使用,是把贴近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裹与剥离出来让学生们进行探究式的美术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姚老师结合二年级的《彩蝶》这一课,主要学习了对称知识,我们就可以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教学用具,再通过小组合作观察的方式,自助探究发现对称图形的奥秘,探究如何剪出对称图形,相互帮助,学习彩蝶的剪贴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并给予学生装发挥个性和才能的自由。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郭老师以一年级《多彩的秋天》为例,分享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照片,采用照片与作品进行对比的方法,使学生理解画家的表现手法与技巧。在课堂中的展示环节,根据课表与核心素养,结合星级评价,对艺术实践中的实践要求进行盖章评比。让美术课真正变成让学生发现、感受、创作美、欣赏美的阵地。
吴蕊老师以四年级上册《齐白石》一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从画家生平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在教学中以问题引导、对比观察、猜想寓意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通过欣赏,在引导学生了解画家如何对生活进行细心的观察、多发现身边的美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图像识读能力。画家齐白石敢于摆脱传统绘画的形式,创新表现,自成一派,从而领悟“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激发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对写意中国画的感受,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的能力。
张阳阳老师以《画皮影》一课为例,通过实践感受线造型的魅力,通过问题引领增强图像识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表现线造型方法,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评价,提高美术鉴赏能力。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陈老师以一年级上册第三课《可爱的家》为例,通过教师示范环节,直观的培养学生对家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能力。接下来是学生的艺术实践环节,引导学生画一画自己可爱的家,强化提升学生的美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的能力。在展示评价环节,通过“你最想去谁家做客?”展开自评、互评和师评,鼓励学生大胆展示、相互欣赏,强化提升学生对同伴家的美术作品的图像识读和审美判断的能力。
傅老师以二年级上册的《千姿百态的桥》为例,将本课时所涉及的核心素养大致分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和文化理解三部分。图像识读,分析遮挡关系和疏密变化。美术表现,画出一个结构齐全的拱桥。文化理解,在本课教材中注重引导学生尊重桥的不同时代和文化特征,在评价处,不仅运用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以课上学习的图像识读的方式进行自评、互评,在教师点评过程中还秉承了白小的尊重差异理念,对学生进行了差异性评价。
本次教研活动,每位老师都结合实际,以一课为例对如何体现课标要求,体现学科素养,评价美术素养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并且能根据课标要求和美术学科特点进行思考,在准备过程中提高自己对课标、学科素养的理解,在相互的聆听分享中有了更多新的感悟与收获。
阅读 1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