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清水送北京,汉水琼浆碧波清。6月4日,在校长的带领下,竹山县张振武小学一行6人来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口帮扶协作单位——北京市石景山区师范附属小学参观、学习、交流。
该校位于石景山、海淀、丰台三区交汇处,西长安街沿线,毗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永乐东小区内。学校在“和雅”文化指引下,秉承“学校为家长服务,干部为师生服务,教师要为学生服务”的办学理念,让和爱儒雅浸润校园,成就精品国际化特色学校。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优美规范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陈列琳琅满目,非常吸引眼球。这些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发挥提供广阔舞台。关注德育细节,把培养学生“有礼有节、知情感恩”作为德育的价值取向。从师生走路时脚步轻轻,吃饭时安安静静,出操时的井然有序等行为细节入手,可见学生平时的养成教育,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上较真,体现出一种高境界办学理念。
学校将“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人文附小”作为特色办学目标,即以茶艺(以茶育人、以茶兴艺)、国学(开智、养正)、武术(修德炼心、强身健体)等中华民族传统课程的开发,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外聘教师授茶艺课
参加学校的升旗仪式,巧遇学校传统体育活动“脚斗娃”颁奖
该校落实“双减”,推进“双增”,结合学校传统文化的特色,编排有提升耐力和力量的有氧素质操、脚斗娃综合素质操、放松操,在体育运动中融入音乐元素,贯穿美育精神,外修自身体魄,内修品格精神。
综合素质操《脚斗娃》
《大海啊故乡》放松操,以传唱至今的经典曲目为背景音乐,充分考虑到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坚持中西合璧,嵌入芭蕾舞、中国舞基本动作,在舒缓的音乐伴奏下,学生充分舒展身体,缓解手臂、颈部、背部、腰部、腿部等身体部位的关节和肌肉,迅速缓解前期高强度体育运动造成的身体疲劳。
学校围绕“和雅教育,浸润人生”育人理念构建学校课程建设方案,多纬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宽教学思路,办人民满意学校。学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组建“三级课程”(基础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特色类课程)、德育课程(拓展课程、活动课程),以“养正、开智、健体、兴艺、善劳”为核心目标,构建“动”和“静”双效育人课程,打造“双新”理念。
王燕副校长以“和雅教育 浸润人生”为主题为我们讲述学校课程建设
在学校的组织下,聆听了刚工作两年的潘思蕊老师的数学课《折线统计》。潘老师以汽车里数学为引线,学生为中心,利用“学习单”,开展一课一辅,课堂轻松愉快,知识步步加深,让学生自主探究,处处渗透着“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生活化理念,教师教学诊断及时,并把思想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潘思蕊老师的数学课《折线统计》
《折线统计》教学研讨
可见,学校对教师培养得法,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佳,“双减”内涵“提质提效”真正落地。
学校依托区本课程地域资源开展跨学科融合研究。据了解,学校一年一个课程研究,开学前召集大家共同研讨课程项目,组建跨学科实践活动实施小组,组内必须有骨干教师参与,整合资源,从学生兴趣出发,利用地域特点,学校发展特色,学生生活经验等,引导学生选择或自主提出研究的问题,有效资源整合制定活动方案。今年以《探究莲石湖》为主题,三学科融合(科学美术语文),教师带领学生捕捉学科研究切入点,以实地勘察、搜集、实验、 想象、创作等方法,进行探索交流研究展示。
成伟老师的科学课《生态中的科学》
李澜老师的美术课《自然中的美术》
学生作品
讲解员介绍融创作品的文化、创作手法、寓意
李晓颖老师的语文课《变迁中的人文》
石景山区课程专家对三节跨学科融合课给予高度评价,“跨而有联、跨而有核、跨而有评”,在新课改下,学校重视,教师钻研,学生乐学,从各个学科抓学生核心素养,关注学生所得,是值得推广跨学科活动实践课程。
清澈甘甜的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润泽首都,开启了北京、十堰两地千里大调水、促发展、结真情的序幕,也架起了石景山与竹山“两山”交往交流、紧密合作的桥梁。景山和竹山因水结缘、以水为媒,“两山”协作,搭起的不仅是经济社会交流的“金桥”,更是两地人民沟通的“心桥”。竹山县张振武小学趁着“两山”协作的东风,与北京市石景山区师范附属小学签订了对口帮扶协议,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在校园文化、特色课程、课后服务、文明校园创建等方面加强交流学习,提升办学品位,助力我校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校园。
撰文编辑:乔 慧
审 核:袁怀群